第三課聲音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強弱與物體振動有關。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 2.科學探究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出聲音的高低、強弱與振動的關系,能通過觀察發現不同的發音器是通過什么來控制聲音高低的,從而運用所學設計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 3.科學態度、STSE 與同學合作進行探究,樂于與他人分享探究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3,聲音的變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3,聲音,變化
第三單元影子的變化 第一課光與影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陰影即影子。 了解影子的變化與光照射的位置有關系。 2.科學探究 基于觀察和己有經驗,能設計實驗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并進而研究影子的變化與什么因素有關。 3.科學態度、STSE 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觀察和實驗。 樂于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主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二、教學準備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1,光與影,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1
第二課我們的呼吸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人體的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 知道人體需要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 知道當人體胸腔舒張時氣體進入肺部,胸腔收縮時氣體排出體外。吸氣時,胸腔擴大,肺擴張,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通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其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呼氣時,胸腔縮小,肺收縮,血液帶回來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排出體外。 2.科學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2,我們的呼吸,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2,我們,呼吸
第二課 聲音的產生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科學探究 基于大量物體發聲時的振動事實,歸納出聲音的產生是因物體振動而來。 能對物體發聲時的現象進行細致觀察和描述,探究各種不同物體產生不同的旨音,發現并歸納出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由于振動產生聲音。 3.科學態度、STSE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好的科學態度。 進一步培養探究事物的興趣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2,聲音的產生,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2,聲音,產生
第五單元運動與力 第一課誰在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知道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作曲線運動。 2.科學探究 能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相對參照物位置的變化是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能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模擬小車運動,會使用工具測量長度、時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1,誰在運動,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1,運動
第五課噪聲控制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 2.科學探究 會利用分貝儀測量周邊的聲音環境,會利用多種方式展開關于噪聲的來源與危害的調查,能依據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噪聲方案。 3.科學態度、STSE 理解噪聲對我們的傷害,在日常行為中學會注意約束自己,盡量避免制造噪聲,增強環保意識,保護聽覺。 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5,噪聲控制,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5
第二單元消化與呼吸 第一課我們的消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人體的消化道是一條很長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門。胃和腸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體的消化道像一部機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維持我們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透過小腸腸壁經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器官。 2.科學探究 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通過感官觀察人體消化道模型,描述組成人體消化道的器官。 用直觀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1,我們的消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1,我們,消化
第五課怎樣測量力的大小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力有大小,力的大小可以使用測力計進行測量。 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表示。 2.科學探究 會正確使用測力計,懂得測力計的工作原理,能測量它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 3.科學態度、STSE 樹立細致、嚴謹、有序的科學研究態度。了解科學技術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測力計、鉤碼、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5,怎樣測量力的大小,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5,怎樣,測量,大小
第三課自制日晷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陽投影方向測定、劃分時刻的重要工具。 2.科學探究 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的規律制作簡易的日晷進行計時,了解日晷的發明過程。 3.科學態度、STSE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計時表現出探究興趣。 感受到日晷給古代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古人的研究成果產生敬佩之情。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日暑,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
第六課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在桌子上拉木塊時,木塊與桌子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木塊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當拉力大于摩擦力時,木塊才會運動。木塊由運動到靜止,也是摩擦力的作用。 用測力計緩慢地水平勻速拉動木塊,測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木塊在桌面上運動 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科學探究 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物體運動的具體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中對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假設。 通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物體,運動
第四課探索月球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月球表面有環形山,有巖石,有月海(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等。 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揭示的月球秘密會越來越多。 2.科學探究 能通過科學閱讀,搜集相關探月信息,處理信息,獲得關于月球表面概況的知識。 3.科學態度、STSE 對探索月球的秘密有興趣,愿意討論分享。 由衷贊嘆人類探索月球的成果,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的秘密,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秘密
第二課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2.科學探究 能觀察和記錄一天中不同時段和一段時間內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描述影子變化的規律。 3.科學態度、STSE 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并堅持觀察和記錄。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尺子、皮尺、橡皮泥、鉛筆、指南針、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下影子的變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影子,變化
青島版(六三制)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99頁) 四年級下冊科學1 運動與力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2 小球的運動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3 運動的形式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4.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5.聲音的傳播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6.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7.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8探索地球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9.認識太陽教學設計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
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反思,共137頁) 準備單元 降落傘 【教學分析】 教材以降落傘比賽活動為任務驅動,讓學生經歷設計、動手制作、比賽測試、交流反思、改進優化的全過程,感受表達交流在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性,體驗優化改進后成功的喜悅。 教材一開始就明確了活動任務和活動要求,統一提供材料,保證競賽的公平性。 第一部分設計制作環節提供了制作降落傘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上呈現的制作過程是較
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84頁) 第一單元 冷和熱 1冷熱與溫度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水的冷熱,知道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 2.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連續測量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并運用圖表將數據記錄下來。 3.通過分析圖表,發現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難點 在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連續測量溫度,并發現溫度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 目錄: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1.2種植鳳仙花 1.3種子長出了根 1.4莖和葉 1.5鳳仙花開花了 1.6 果實和種子 1.7種子的傳播 1.8鳳仙花的一生 2.1電和我們的生活 2.2點亮小燈泡 2.3簡易電路 2.4電路出故障了 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2.6導體和絕緣體 2.7電路中的開關 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3.1巖石與土壤的故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
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 第1課 位 置 和 運 動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舉例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需要依靠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變化來確定。 2能說出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需要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 科學探究 1能從生活中各種運動與靜止的現象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2能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獲取有關物體位置與運動狀態的科學事實。 3能運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記錄整理信息
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1單元 第1課聽聽聲音( 0.5-1 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雖然看不見它,但可以感受它。 2. 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語言描述聽到的聲音,并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科學態度目標 1. 在認識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態度,樂于與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教案,全冊共,68
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 1給動物分類 教學目標 1、懂得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并引導學生根據是否有脊椎這一標準給動物分類。 2、引導學生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探究脊椎的特點,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夠根據脊椎動物的特點,找出一些動物的脊椎。 4、知道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脊椎動物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