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第一課時) 血液組成及功能教案 教學目標: 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觀察血涂片,區分白細胞與紅細胞。 3、說出血液中幾種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學會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 教學重點: 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教學難點: 1、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學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名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授課題目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課時 一個課時 授課類型 復習課 重點展示 技能類型 講授技能 學習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作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結構特點。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教學 重難點 重點: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過程。 難點: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的關系。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關鍵要素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教學案例 【設計依據與構想】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這一內容是全章的知識核心,也是全章的難點。對于這一節的知識,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消化系統的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食物在消化系統內到底是怎樣被消化、吸收的知識還比較缺乏,而這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所以在設計時我以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習的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 第一課時 血管和心臟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血管和心臟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觀察哺乳動物豬心臟的結構,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模型的講解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 2、了解蛋白質、淀粉、脂肪等營養成分的作用,說明這些物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二)能力目標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2、改變學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養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蘇教版七下,生物,9.1,人體,需要,主要,營養物質,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的消化教學設計 微課名稱 食物的消化 使用對象 七年級學生 知識點來源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年級 版本: 蘇教版 使用方式 用于課中,學生經過閱讀,討論,對消化系統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微 課 教 案 教學背景 學習了消化系統的結構之后,本節課認識消化系統的功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 (二)技能目標:了解人的消化過程,理解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復習教案 復習重點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血型和輸血的關系。 3、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4、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5、血液循環的過程 6、呼吸系統的組成 7、呼吸運動的過程 8、肺活量的概念 9、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10、人體內能量的供給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血液是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 說出ABO血型的類型。 2. 理解ABO血型鑒定的過程。 3. 說出失血對人體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觀看“血型鑒定”的實驗視頻,培養學生理解實驗過程以及提高對血型鑒定的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獻血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作為一個健康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獻愛心。 二、教學重點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5節 人體能量的供給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明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說出體溫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及維持體溫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嘗試測量自己和他人的體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說明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 難點:說明人體內能量供給的過程。 關注自身和他人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二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第二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討論、交流、實驗觀察,培養學生交流、觀察、能力。 (2)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促進生命健康。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第十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 (本節可需要兩個課時來學習) 第一課時 1、 情境導入: 我們身體里每時每刻都有血液在流動,那么,為什么血液是紅色的呢?血液里面都含有些什么物質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血液的有關知識。 2、 認定學習目標: 1. 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 比較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 3. 了解有關血常規化驗的知識 3、 學法指導: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第二節人體的消化與吸收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述食物的消化過程,通過學生實驗:了解口腔對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作用,通過分析與討論:了解胃對蛋白質的消化作用,通過演示實驗:了解膽汁對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總結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概述 教學設計 課題 人體概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并說出各系統的功能。 2.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 4.關注人體的健康,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探究實驗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舉例說明哪些是有機物哪些是無機物? 2.學會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二、教學重點 食物中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3、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實驗原理 淀粉的鑒定:碘酒是一種常用藥品,它是一種棕色液體。淀粉是一種糖類。它有一個特性,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因此,我們常用碘酒來檢驗是否有淀粉存在。 蛋白質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概述 教學設計 課題 人體概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并說出各系統的功能。 2.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 4.關注人體的健康,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實驗教學說課設計 說課題目 骨的特性與骨的成分之間的關系 年級及學科 七年級生物 實驗創新點或實驗不足與改進 實驗創新點:骨的脫鈣實驗所需時間長,因此在做骨的燃燒實驗前便將魚肋骨浸泡于鹽酸中,節約實驗時間。 實驗不足:學生自主探究、自學能力不強,合作學習效率不高;部分學生實驗時課堂紀律差,自覺性弱。 改進: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緊密聯系;制定相應的規則,具體的討論細則,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 實驗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一節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二)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形成關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一)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概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人體是一個結構與功能相互統一的整體。通過前面“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和“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兩節的學習,學生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課中繼續簡要講述了人體是由各種結構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和系統組成的,各種器官和系統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協同作用,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人體的認識有了清晰的整體了解,為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研 究 課 基本情況 教學內容 人體概述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間的關系。 技能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研 究 課 基本情況 教學內容 人體概述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間的關系。 技能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