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物態變化,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物態變化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小雨滴的產生,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自然界的物態變化過程形成的水循環。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和節約用水的緊迫性。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水循環的過程、節約用水的意識。 教學難點:物態變化的過程。 三、教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5水循環,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5,水循環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5.2速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速度定義和單位; 3.掌握測量速度基本方法; 4.初步學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和學生探究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速度,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速度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于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基于此,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凸透鏡,成像,規律
第3節 平面鏡 教學目標確立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和和諧,獲得“發現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面鏡,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面鏡
第五節 光的反射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的反射現象。 (2)了解反射定律,知道法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動,從而獲得比較全面的對探究活動的體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活動中培養科學態度,提高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2)培養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5光的反射,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5,反射
執教者: 班級: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授課內容: 授課時間: 總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3.會解釋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現象的成因。 4.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現象。 學習重點:理解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學習難點:會解釋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 教、學具準備:ppt、激光筆、水、透明皂、蚊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3光的直線傳播,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3,直線,傳播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2.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并能用物理語言進行解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實驗,小組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升華和凝華,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升華,凝華
蘇科版八下11.1反比例函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會求比例系數。 2、感受反比例函數是刻畫世界數量關系的一種有效模型,能夠列出實際問題中的反比例函數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感受反比例函數是刻畫世界數量關系的一種有效模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風和日暖,正是春游好時節。我們學校素來有“四季八節”的活動傳統,所以,前一階段,我們舉
反比例函數,蘇科,年級,下冊,數學,反比例,函數,教案
人體概述 教學設計 課題 人體概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并說出各系統的功能。 2.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 4.關注人體的健康,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一節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二)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形成關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一)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概述 教學設計 課題 人體概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并說出各系統的功能。 2.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 4.關注人體的健康,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探究實驗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舉例說明哪些是有機物哪些是無機物? 2.學會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二、教學重點 食物中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鑒定 3、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實驗原理 淀粉的鑒定:碘酒是一種常用藥品,它是一種棕色液體。淀粉是一種糖類。它有一個特性,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因此,我們常用碘酒來檢驗是否有淀粉存在。 蛋白質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實驗教學說課設計 說課題目 骨的特性與骨的成分之間的關系 年級及學科 七年級生物 實驗創新點或實驗不足與改進 實驗創新點:骨的脫鈣實驗所需時間長,因此在做骨的燃燒實驗前便將魚肋骨浸泡于鹽酸中,節約實驗時間。 實驗不足:學生自主探究、自學能力不強,合作學習效率不高;部分學生實驗時課堂紀律差,自覺性弱。 改進: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緊密聯系;制定相應的規則,具體的討論細則,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 實驗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概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人體是一個結構與功能相互統一的整體。通過前面“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和“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兩節的學習,學生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課中繼續簡要講述了人體是由各種結構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和系統組成的,各種器官和系統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協同作用,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人體的認識有了清晰的整體了解,為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研 究 課 基本情況 教學內容 人體概述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間的關系。 技能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研 究 課 基本情況 教學內容 人體概述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間的關系。 技能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