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課 題 人體的血液循環(第二課時) 課時 安排 一個課時 教材內容分析 血液循環是人體物質運輸部分的重要內容,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在此之前,教材已經安排了血管、心臟和血液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感受到血液的流動離不開心臟和血管,從而建立起強烈的求知欲,希望進一步學習血液循環的知識,教材將“血液循環”安排在此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使學生建立血液循環的完整知識框架。 學情 分析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4單元 第10章 人體內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重點) 認識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難點) 技能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診斷疾病,關注人體的健康。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自己或親人的血常規化驗單。 2、教師準備:新鮮的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三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文本、觀看課件及素材,進行探究討論活動,能夠說出什么是合理膳食,提出一份營養合理的中學生食譜,說出其適合生長發育旺盛的青少年的特點。 2.通過閱讀文本、觀看課件、搜集資料,能夠了解食品安全及購買食品需要重點關注的事項。 【教學重點】 說出什么是合理膳食。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設計一份適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的營養合理的“一日食譜”。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蘇教版生物10.3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思路分析】 本節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相對簡單,學生已有感性認識,因此采取閱讀、觀察的方法進行自學,自學完后展示學習效果。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的各器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準備分角色扮演,準備好后進行展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強學生的印象。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每個器官我設計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4單元 第9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3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一、教材分析:這節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如布置學生分組設計適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譜,調查南京市場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學生對這節內容很感興趣,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巧妙引導,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增加生活經驗,在愉悅體驗中鍛煉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分析: 義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實際問題,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與本節內容的相關的具體要求為學生能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并關注食品安全;標準多層面、多角度地強調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了學會健康地生活這一教學目標,這也是本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1、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課本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圖的分析,描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2、 說出小腸的結構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 培養熱愛生命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飲食觀。 2、 教學重點: 1、 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2、 描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 3、 教學難點: 小腸的結構特點 4、 教法、學法: 綜合運用學案指導、問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血管 【教學思路】 1.1 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課程目標,1 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為此,本節課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微課翻轉課堂,課前觀看“血管的種類”微課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七年級生物導學案 課型:新授 課題: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學習目標: 1.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中學生食譜。 2.關注食品安全及購買食品需要重點關注的事項。 學習重點: 1. 營養合理的中學生食譜,適合生長發育旺盛期的青少年的特點。 2. 關注食品安全及購買食品需要重點關注的事項。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究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怎樣的建議? 2.青少年正處于旺盛的生長發育期,膳食應怎樣? 3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一)、知識: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實驗,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協作意識 教學重點: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教學難點:1、描述心臟的結構 2、說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lt;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能力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人體的營養健康。 二、教學重點: 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教學難點: “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這一 探究活動。 四、教學方法:實驗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面粉、花生種子、小麥種子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蘇教版七下,生物,9.1,人體,需要,主要,營養物質,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章第二節內容,本節內容承接前面人體的血液循環、人體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為下節人體能量的供給奠定基礎。 課標中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本節課中,新課標提出的重要概念是: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學生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已經學習了人體的血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4,人體內,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的血液循環 教學設計 師生隨著音樂的音律共同感受心臟的跳動,讓學生分析心臟跳動的動力是什么,倒入心臟結構的學習。在觀察心臟結構的實驗中,指導學生分組、分布,通過不同方法來認識心臟、識別其部分結構: (1) 通過手捏來感受心臟壁的厚薄,解剖心臟后,區別不同腔室的名稱,并貼上標簽,得出結論。 結論: 同側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右兩側不通。 (2) 結合所學的不同腔室的特點,嘗試填表作答與其相連的血管名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研 究 課 基本情況 教學內容 人體概述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間的關系。 技能目標: 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骨骼的成分與骨特性之
人體概述,蘇教版七下,生物,8.3,人體,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九章第三節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A教學目標: 一、知識:1、關注并學會粗略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義 二、能力: 1、有興趣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并原與其他同學交流,嘗試設計表格 2、有興趣參與課堂調查活動,并小組協作將數據進行初步處理 3、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 二、情感:關心長輩的飲食,體驗父母的辛勞,學習表達孝心 B教學重點: 1、關注并學會粗略評價自身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 【設計依據與構想】 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結合學生階段發展目標和具體的認知水平及所學知識的屬性,設計多元的課堂活動,推行多元的有效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探究的體驗中學習,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升華。 本課教學共需2課時,教學構想是通過多元的課堂活動,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的過程。第1課時(血
血液和血型,蘇教版七下,生物,10.1,血液,血型,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 題 九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知識目標 舉例說出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水、無機鹽等)。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說出小腸是消化和吸收主要器官的結構特點。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技能目標 通過知識匯報,培養學生整理知識,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通過習題訓練培養審題及解答技能。 情感目標 進一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考點訓練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4單元 第9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 第3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 一、教材分析:這節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如布置學生分組設計適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譜,調查南京市場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學生對這節內容很感興趣,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巧妙引導,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增加生活經驗,在愉悅體驗中鍛煉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人體的血液循環,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血液循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合理膳食與食品安全教學簡案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理解什么是合理營養,舉例說出什么是食品安全; 能力目標 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提高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嘗試為長輩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認同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關心長輩的飲食和健康,增進相互之間的情感。 教 學 重 點 關注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教 學 難 點 設計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蘇教版七下,生物,9.3,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授課題目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課時 一個課時 授課類型 復習課 重點展示 技能類型 講授技能 學習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作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結構特點。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教學 重難點 重點: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過程。 難點: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的關系。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關鍵要素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蘇教版七下,生物,9.2,人體,消化,吸收,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