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哺乳類 【教學目標】 1.了解哺乳類動物有哪些,知道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懂得哺乳動物是一種恒溫脊椎動物,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它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2.通過實驗,體驗和探究哺乳動物脂肪的保溫作用。 3.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學重點】 1.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各種方式,體驗哺乳動物的特點,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 2.通過實驗探究,了
哺乳類,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1.4,教案設計
6.不同的運動 【教學目標】 1.知道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2.比較前進、后退、擺動、震動、繞圈、旋轉、滾動等不同的運動形式,了解它們不同的特征。 3.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方式。 4.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了解這些物體運動中包含了哪些運動形式。 【教學重點】 1.了解物體運動的軌跡,知道物體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
不同的運動,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6,不同,運動,教案設計
17.認識礦物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礦物,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會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2.學會采用在白紙上畫線、放大鏡觀察、手電簡照射、肉眼觀察斷口處的光澤、不同的硬物劃刻礦物等不同的方法觀察巖石中的礦物,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了解礦物,并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觀察礦物,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觀察礦物,并科學、準確地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
認識礦物,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5.17,認識,礦物,教案設計
7.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懂得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2.通過和同伴互測走路的速度,進一步體會速度的概念。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懂得同一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沖擊力也越大。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控制好速度,注意安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
運動的快慢,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7,運動,快慢,教案設計
5.運動與位置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運動。 2.懂得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3.知道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4.學會判斷我們身邊的物體是否在運動,學會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5.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 懂得判斷一個
運動與位置,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5,運動,位置,教案設計
8.力與運動 【教學目標】 1.知道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下來,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 2.懂得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3.通過實驗,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懂得拉力越大,小車前進越快,拉力越小,小車前進越慢。 4.通過實驗,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球的運動方向,懂得力能夠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5.繼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
力與運動,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3.8,運動,教案設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00頁) 目錄: 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 1 給動物分類 2 魚類 3 鳥類 4 哺乳類 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5 運動與位置 6 不同的運動 7 運動的快慢 第三單元 常見的力 8 力與運動 9 彈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單元 簡單電路 12 點亮小燈泡 13 導體和絕緣體 14 電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電 第五單元 巖石與礦物 16 常見的巖石 17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00
水受熱以后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冷和熱第三課。本課從認識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地安排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水、冰、水蒸氣是否是同一種物質并比較異同點。第二部分,設計實驗研究冰融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初步建立融化的概念,通過分析溫度變化曲線圖,認識冰融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第三部分,研究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情況。第四部分,創設生活情境,解釋水燒
水受熱以后,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受熱,以后,教學,設計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冷和熱第一課。本單元四課是按照“先總后分”的結構來安排的。本課引領開啟本單元的學習,對后面3課學習內容起概括作用。第一部分,認識溫度計的作用。通過游戲導入,學生用手指感觸并比較冷水、溫水、熱水的溫度,引導學生認知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我們可以用溫度計準確測定物體的溫度。第二部分,學習并使用溫度計測量冷水、溫水和熱水的溫度
冷熱與溫度,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冷熱,溫度,教學,設計
太陽鐘教學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中的第4課。 本課由部分組成,首先是對上節課遺留問題的處理,進而引入今天的話題-影子方向與長短變化的條件。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后,研究太陽照射下影子的的長短和方向隨太陽位置變化而產生的變化規律。第二部分,太陽鐘(日晷)的設計原理和分類。第三部分,用硬卡紙和指南針制作一個日晷,以動手操作的形式強化學生對日晷知識點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8、太陽鐘,教學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太陽,教學,設計
太陽教學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中的第3課。 本課共有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介紹太陽的基本特征,然后把重點放在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上,利用一些類比計算感受這個距離的遙遠。第二部分是發現太陽高度在一日內的變化規律,引出太陽高度角的概念。第三部分是測量太陽高度角,發現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教材的設計是先從太陽的基礎特征到具體特征的研究。 2、 學情分析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7、太陽,教學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太陽,教學,設計
地球教學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中的第一課。 本課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從天圓地方到一些生活現象的分析猜測最后給出亞里士多德的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第二部分是思考古人的理論是否合理。思考一是在球面和平面上模擬帆船進港和出港情況,從感受生活現象中思考地球的形狀。思考二是在地球儀上模擬麥哲倫環球航行。第三部分是閱讀資料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5、地球,教學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地球,教學,設計
月球教學案例 (2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中的第二課。從教材內容上通過對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圖片、模擬實驗、觀察記錄等活動豐富學生對月球的認識。圖片學習和模擬實驗是學習天文的重要方式,指導學生從多維度地去認識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本課主要有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了解月球上的環形山,通過模擬實驗了解其形成原因。第二個活動是模擬月球的公轉,對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6.月球,教學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月球,教學,設計
熱脹冷縮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冷和熱第二課。本課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內容:感知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研究液體、氣體和固體受熱冷卻后體積的變化,會解釋生活中熱脹冷縮的現象。本課從認識溫度計的工作原理開始,逐步深入地安排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通過將溫度計放在熱水和冷水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從而初步感知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通過設計實驗感受液體、氣體和固體在受
熱脹冷縮,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2.熱脹冷縮 【課標落實】 1.本課通過一系列觀察、設計、探究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溫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 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出液體、氣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及其應用。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設計探究實驗,研究物質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 在教師引導下,能觀察并描述物質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發生的變化
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2.熱脹冷縮,教學設計,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熱脹冷縮,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 1給動物分類 教學目標 1、懂得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并引導學生根據是否有脊椎這一標準給動物分類。 2、引導學生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探究脊椎的特點,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夠根據脊椎動物的特點,找出一些動物的脊椎。 4、知道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脊椎動物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2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征 三年級有學生年齡大都在9周歲左右,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渴望,想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小學教師教學計劃 學科:科學 班級:二年級 姓名: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包括教學情況及期末考試情況)。 二年級共有兩個班級,經過一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大部分已具備愛學習,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較高,有一定競爭意識;不少孩子思維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齡限制,個個雖活潑好動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師,教學,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