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常見的巖石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巖石,知道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2.觀察常見巖石的標本,了解巖石的外形和特點。 3.選擇一種常見的巖石,仿照花崗巖的示例,使用科學的語言對巖石進行準確、全面的描述。 4.學會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教學重點】 1.認識巖石,通過觀察,了解巖石的基本特點。 2.學會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巖石
常見的巖石,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5.16,常見,巖石,教案設計
4.哺乳類 【教學目標】 1.了解哺乳類動物有哪些,知道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懂得哺乳動物是一種恒溫脊椎動物,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它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2.通過實驗,體驗和探究哺乳動物脂肪的保溫作用。 3.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學重點】 1.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各種方式,體驗哺乳動物的特點,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 2.通過實驗探究,了
哺乳類,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1.4,教案設計
6.不同的運動 【教學目標】 1.知道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2.比較前進、后退、擺動、震動、繞圈、旋轉、滾動等不同的運動形式,了解它們不同的特征。 3.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方式。 4.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了解這些物體運動中包含了哪些運動形式。 【教學重點】 1.了解物體運動的軌跡,知道物體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
不同的運動,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6,不同,運動,教案設計
17.認識礦物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礦物,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會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2.學會采用在白紙上畫線、放大鏡觀察、手電簡照射、肉眼觀察斷口處的光澤、不同的硬物劃刻礦物等不同的方法觀察巖石中的礦物,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了解礦物,并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觀察礦物,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觀察礦物,并科學、準確地描述礦物的特征。 【教
認識礦物,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5.17,認識,礦物,教案設計
7.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懂得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2.通過和同伴互測走路的速度,進一步體會速度的概念。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懂得同一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沖擊力也越大。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控制好速度,注意安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
運動的快慢,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2.7,運動,快慢,教案設計
2.魚類 【教學目標】 1.說一說我們見過的魚的種類,了解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知道魚類也屬于脊椎動物。 2.認識魚的鰓和鰭,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 3.通過觀察,了解魚在前進、拐彎的時候,各部位的魚鰭是怎么動的。 4.通過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了解魚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魚鰓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魚鰓和魚鰭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探究魚鰓和魚鰭是怎么工作的
魚類,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1.2,教案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79頁) 目錄: 第一單元 認識空氣 1 空氣占據空間嗎 2 空氣有質量嗎 3 熱空氣和冷空氣 第二單元 研究土壤 4 土壤的成分 5 土壤的類型 6 肥沃的土壤 7 保護土壤 第三單元 固體和液體 8 認識固體 9 認識液體 10 固體的混合與分離 11 把鹽放到水里 第四單元 地球上的水資源 12 河流與湖泊 13 地下水 14 海洋 15 珍惜水資源 第五單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79
15珍惜水資源 【教材分析】 珍惜水資源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地球上的水資源的第4課。本課是學生在學習到地球上的水資源有河流和湖泊、地下水、海洋的基礎上。通過感受生活中水的用途,水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作用。通過活動認識到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變得越來越匱乏。繼而引發學生要珍惜水資源的情感,并引導學生把珍惜水資源的感情落到實處,通過了解生產生活中人們節約用水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我
珍惜水資源,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5,珍惜,水資源,教案設計
13地下水 【教材分析】 遵循學生的認知順序,逐漸深入地展開三層內容: 第一層(描述現象)對泉水和井水展開觀察與討論,初步認識到地下有水。 第二層(使用模型)做一口“水井”,初步了解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來源,以及地下水的儲存位置。 第三層(閱讀資料,提取信息)閱讀課文,認識地下水的成因、儲量、使用與補充。 地下水的概念比較抽象,可以通過類比的方式給學生以思考的提示。借助簡易水井模型,能模擬出降雨進
地下水,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3,教案設計
9.認識液體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固體和液體中的第2課。本課通過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液體,了液體顏色、氣味、透明度、粘稠度、體積、質量等方面的常見性質,引發學生對液體種種性質的認識。教學內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種液體的性質。教科書第27頁提供了一個場面,目的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找出身邊的各種液體,而且越多越好
認識液體,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9,認識,液體,教案設計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 物質的變化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自然界的事物處在不停的變化中,這些變化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物質的變化可以給人們帶來益處,如食物消化、海水曬鹽、冶煉金屬等;物質的變化也可以給人們帶來危害,如食物腐爛、鐵器生銹、工廠排放有害氣體和粉塵等。研究各種物質變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的科學自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從古到今,人類對神秘的宇宙充滿了好奇與敬畏,一直試圖解開宇宙的奧秘。宇宙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科學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都離不開宇宙學的研究。現在,人類已經能夠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臨月球、訪問火星,人類的飛天夢想逐步變成了現實。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等各種人造地球衛星的發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現象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遺傳能使生物界的物種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變異能使生物的個體產生新的性狀,或形成新的物種。遺傳和變異,造就了物種的穩定性和多樣性,使得地球上生物世界生生不息,氣象萬千。 遺傳規律、DNA技術正被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在改良動植物品種、生產疑難病藥品、治療遺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 科技改變生活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單元旨在通過引導學生研究科技發展和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發展中的科學技術改變、塑形人類生活的現象,幫助學生認識“物質是變化的”這一科學思想。自人類誕生以來,技術就相伴而生,并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產品也在不斷反作用于人類社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一、設計意圖 1.主題的提出 科學學習不僅包括科學知識的學習,還包括科學方法與技能的學習。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主要途徑。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采用某種系統的、顯性化的方法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對于小學生掌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專項,學習,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 化石的奧秘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科學研究表明有些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已不復存在,而有些現今存活的生物與它們具有相似之處,化石為這一觀點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通過探索化石的奧秘可以幫助人類認識地球上幾十億年來存在過的生物及其發展歷程,從而更加完整地認識生命世界。所以,本單元以化石為依據帶領學生經歷“將今論古”的科學研究歷程。滅絕動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觀測天氣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5單元教材分析設計意圖本單元主題的提出定量觀測低年段是以定性的方式,從各個方面完整地說天氣變化。這個單元則是利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和氣候特征。發現規律通過一段
觀測天氣,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5單元,《觀測天氣》,教材分析,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單元,觀測,天氣,教材,分析
教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教材,電子版,電子,課本
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材,電子版,電子,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