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內容: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力與運動第1節二力平衡,本節內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和它的應用三部分組成。首先通過學生觀察實際現象,引導學生歸納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討論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再通過學生的自主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時力的三要素應滿足的條件,最后通過練習掌握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二力平衡,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平衡
浮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 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生活事例了解浮力,從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浮力的方向; 3通過實驗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通過對生活、生產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培養學生通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浮力,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浮力
6.4密度知識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通過測定密度的實驗進一步領會密度的物理意義; (2)、學會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法; (3)、會應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或固體密度的方法; (2)通過活動學會利用公式間接測定一個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的科學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密度知識的應用,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密度,知識,應用
教學設計 課題:一、力彈力 課型:新 授 【設計思想】 本章是引導學生進入力學世界的開篇,是學習后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基礎。而本節則是學生學習力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教學關鍵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為后幾節教學做好鋪墊. 本節課首先通過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力的存在,再例舉人、動物、非生命物體施力的事例概括出力的概念.通過力作用在氣球、海綿、彈簧、橡皮筋上引起的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力,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以及液體內部均有壓強;知道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上的壓強相等。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現象的意識,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究,善于合作,學會探究未知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及液體內部有壓強,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難點:創造壓強計的思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液體的壓強,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液體,壓強
第7章 從粒子到宇宙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 2過程與方法 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數量級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微觀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人類不斷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觀世界的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索,微粒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104頁) 物體的質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3)了解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掌握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托盤天平使用的注意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教學,設計,104
一、牛頓第一定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能分析理解實際的簡單的力和運動的現象。 (3)初步認識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經過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牛頓第一定律。 (2)樂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與過程。 (3)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并觀察實驗中的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牛頓第一定律,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牛頓第一定律
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 第一節 壓強 課標要求:2.2.7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例5 估測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課標解讀,理解:解釋、理解、計算;而理解的途徑是實驗,是體驗,是活動。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繪制壓力的示意圖,知道壓力的定義;通過討論區分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區別。 2、 學生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壓強,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壓強
力與運動 【教材分析】 1、本章著重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首先從生活的實例出發,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讓學生從身邊的認知上升到物理理論,突出了學生應達到的科學素養。 2、本章在4個活動中安排了2個動手的探究活動。其中“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是精心設計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由有關牛頓第一定律的演示實驗改編而成的;另外兩個活動編寫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力與運動的關系,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運動,關系
初二物理 課題:摩擦力 課時安排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學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生活中的摩擦現象,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摩擦問題 重點難點 1、重點: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難點:區別摩擦的種類. 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木塊.砝碼,毛巾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摩擦力,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摩擦力
7.1走進分子世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 初中教材中自成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探索微觀世界和宇宙兩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微觀世界和宇宙的探索歷程和在此過程中采用的科學方法,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探究物質世界兩極的興趣和展示科學技術發展至今,人們在揭秘微小粒子世界和探索遙遠宇宙空間所取得的驚人成就。 關于微觀世界的探討分兩個層次:分子和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其中第一節課“走進分子世界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走進分子世界,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走進,分子,世界
物質的物理屬性教學設計 課題 6.5 物質的物理屬性 教 學 目 標 知識 1、 知道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硬度、彈性等都是物質的物理屬性,物理屬性有多樣性。 2、 會根據物理屬性對物質進行分類,并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物質的用途聯系起來。 教具 多媒體教學設備、釘錘、香蕉、鐵釘、彈簧、氣球、玻璃板、塑料尺、粉筆、銅鑰匙、鉛筆芯、筷子、石蠟、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等。 能力 學會交流與討論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物質的物理屬性,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物質,屬性
7.2靜電現象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的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知道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知道驗電器的作用與原理。 (4)了解靜電的應用、危害及其防護。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活動的過程。 (2)在探究活動中,能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靜電現象,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靜電,現象
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理解質量的概念。 (2)進一步理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3)掌握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的質量的過程中,體會托盤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使用托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的質量,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質量
物體的浮與沉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改變物體浮沉的有效方法。 知道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是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共同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了解控制物體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變量法對所提出的方法進行分析,進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論。 通過探究和分析,理解物體浮沉的條件,并通過交流與合作得到其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了解物體浮沉條件在科學研究和生產中的應用,并激發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物體的浮與沉,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物體
重力力的示意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3. 會探究物體重力和質量的關系:G=mg,知道g=9.8Nkg。 4. 由實驗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運用這一結論對實際問題做出分析。 5.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確地畫物體受力的示意圖。 6. 通過觀察,知道被舉高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并能對具體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 【重點難點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重力,力的示意圖,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示意圖
物體的質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3)了解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掌握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托盤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物體的質量,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物體,質量
課題名稱 氣體的壓強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大氣壓的存在,并知道“如何使大氣壓顯現出來”; 了解估測大氣壓方法,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在閱讀和體驗中,了解馬德保半球實驗; 會用大氣壓知識解釋相關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 通過估測大氣壓值活動,學習間接測量、等效替代、建模等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數據的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氣體的壓強,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氣體,壓強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復習課 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力的第四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內容。學生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之后,對它們所具有的共同性質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和練習,使本章的學習從理解力的概念和各種性質的力上升到認識力在自然現象中的作 用的高度,從而有利于從人文的角度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力的含義,并直接為第九章“力與運動”、第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4,作用,相互
第五節 物體的浮與沉,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浮力的應用,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知1講,1,1. 浮沉現象 (1)物體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面上; (2)物體懸浮,可以靜止在液面下的任何位置; (3)物體下沉,最終沉入液體底部.,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若物體靜止在液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液面,這種狀態稱為漂
物體的浮與沉,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物體,課件
第四節 浮力,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浮力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阿基米德原理,知識點,浮力,知1講,1,1.定義 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叫作浮力. (1)“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沒)”兩種情況,如圖10-4-1 所示,也就是 說浸
浮力,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課件
第三節 氣體的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大氣壓強的存在 大氣壓的測量 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的應用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飛機的升力,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知1講,1,1. 大氣壓強 大氣對處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強,這種壓強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大氣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3. 平時
氣體的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氣體,壓強,課件
第一節 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壓力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壓強 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知識點,壓力,知1講,1,1. 定義 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作壓力. 2. 產生條件 物體之間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深度理解: 不產生壓力的幾種情況:彼此隔開的兩個物體間不可能產生壓力的作用;相互接觸但不相互擠壓的物體間也不能
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課件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壓強的大小,知識點,液體壓強的特點,知1講,1,1.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1)由于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2)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 (3)液體由于流動而在內部相互擠壓,因此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知
液體的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液體,壓強,課件
第二節 牛頓第一定律,第九章 力與運動,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知1講,1,1. 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 (1)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2)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
牛頓第一定律,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課件
第九章 力與運動,第一節 二力平衡,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平衡狀態 平衡力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知識點,平衡狀態 平衡力,知1講,1,1. 平衡狀態 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即物體的平衡狀態包含兩種狀態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知1講,2. 觀察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下
二力平衡,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平衡,課件
第三節 力與運動的關系,第九章 力與運動,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力的作用效果 力與運動的關系,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知1講,1,1. 力的作用效果 力不僅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 物體的形變 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 , ,知1講,3. 物體的運動狀態 包括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兩個方面. (1)物體運動速度大小
力與運動的關系,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運動,關系,課件
第三節 摩擦力,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摩擦力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的利用與防止,知識點,摩擦力,知1講,1,1. 定義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知1講,深度理解: 摩擦力產生的兩種情景:一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
摩擦力,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課件
第四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1講,1,1. 現象探究 物體在施力的同時也在受力. (1)如圖8-4-1 甲所示,用手指壓鉛筆筆尖,手指感到疼痛,說明手指對鉛筆筆尖施力的同時,鉛筆筆尖也對手指施力.,知1講,(2)如圖8-4-1 乙所示,小華和小明穿著旱冰鞋靜止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4,作用,相互,課件
第二節 重力 力的示意圖,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重力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方向 重心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知識點,重力,知1講,1,1. 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2)符號:通常用字母G 表示. (3)施力物體:地球 . (4)受力物體:地球附近的物體.,地球在吸引物體的同時,物體也在吸引地球
重力【力的示意圖,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重力,示意圖,課件
第二節 靜電現象,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知識點,摩擦起電,知1講,1,1. 實驗探究摩擦起電現象 (1)干燥的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靠近碎紙屑,碎紙屑會被吸起來. (2)將塑料筆桿與干燥的頭發摩擦后靠近碎紙屑,碎紙屑會被吸起來.,知1講,2. 物體帶電 經摩擦過的物體能
靜電現象,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靜電,現象,課件
第四節 宇宙探秘,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星空世界 宇宙從何而來,知識點,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知1講,1,1. 地心說 公元2 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繞著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旋轉的.,知1講,2. 日心說 16 世紀初期,以波
宇宙探秘,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4,宇宙,探秘,課件
第三節 探索更小的微粒,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摩擦起電的原因 科學家探索微觀粒子的進展,知識點,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知1講,1,1. 原子的發現 19 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證明了原子的存在,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2. 電子的發現 19 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了電子,從而
探索更小的微粒,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索,微粒,課件
第三節 物質的密度,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密度,知識點,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知1講,1,1. 提出問題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有什么關系. 2. 猜想與假設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 設計實驗 用3 個質量和體積都不相同的鋁塊進行實驗,研究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物質的密度,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3,物質,密度,課件
第一節 物體的質量,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質量 測量質量的工具,知識點,質量,知1講,1,1. 定義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作物體的質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物體與物質的區別:物體是指具有一定形狀、占據一定空間、有體積和質量的實物,比如課桌、課本. 物質是指組成物體的材料,如筷子是由竹子這種物質組成的.,知1講,2
物體的質量,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物體,質量,課件
第五節 物質的物理屬性,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物質的物理屬性 比較物質的硬度,知識點,物質的物理屬性,知1講,1,1. 常見的物理屬性有密度、熔點、硬度、導熱性、導電性、透光性、磁性、延展性、彈性等。 (1)透光性:透明物質的透光性能. (2)導熱性:物質傳導熱的能力. (3)導電性:物質傳導電流的能力. (4)磁
物質的物理屬性,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物質,屬性,課件
第四節 密度知識的應用,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量筒 測量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的密度 鑒別物質 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知識點,量筒,知1講,1,1. 量筒的作用 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 2. 量筒上的標度 (1)單位:量筒上標度單位一般是毫升(mL). (2)分度值:量筒上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體積. (3)最
密度知識的應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密度,知識,應用,課件
第二節 測量物體的質量,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用天平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 測量液體的質量,知識點,用天平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1,1. 提出問題 如何利用天平測量一枚回形針的質量? 2. 設計實驗 由于普通托盤天平的精度不夠,無法直接測量質量很小的物體,需要采用“測多算少”的方法,先測出若干個相同的微小物體的總質量,然后除以它們的個數,從而計算
測量物體的質量,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質量,課件
第一節 走進分子世界,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分子模型 分子的運動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知識點,分子模型,知1講,1,1. 分子 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 (1)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徑以10-10m 為單位來量度. 例如,水分子的直徑約為410-10 m.,特別提醒: 物質可以細分到分
走進分子世界,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走進,分子,世界,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