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生物學目錄第6單元生命活動的調節和生態系統的穩定1第1節人體內物質的運輸3第2節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0第16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31第17章動物的運動與行為58第18章生態系統的穩定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生物,電子,課本,教材,電子版
楊裕前董林偉主編親愛的伙伴,年輪的旋轉,帶給大地一片新綠,把握青春的脈搏,繼續懷著好奇去求知,去探索,以毅力去克服困難,在成功的體驗中更加自信地走進新學期的新課本,這冊課本奉獻給你的是數學的又一片,新綠,明天的收獲就在你的手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數學,電子,課本,教材,電子版
定價,10,81元審批號,蘇費核,2022年,0008號舉報電話,12315楊裕前董林偉主編親愛的少年朋友,一個學年已經過去了,你們的知識也一定增長了,在七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如果你感覺很好,請記住,山外有山,數學世界的奧秘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教材,電子書
第五節 物體的浮與沉,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浮力的應用,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知1講,1,1. 浮沉現象 (1)物體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面上; (2)物體懸浮,可以靜止在液面下的任何位置; (3)物體下沉,最終沉入液體底部.,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若物體靜止在液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液面,這種狀態稱為漂
物體的浮與沉,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物體,課件
第四節 浮力,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浮力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阿基米德原理,知識點,浮力,知1講,1,1.定義 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叫作浮力. (1)“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沒)”兩種情況,如圖10-4-1 所示,也就是 說浸
浮力,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課件
第三節 氣體的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大氣壓強的存在 大氣壓的測量 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的應用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飛機的升力,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知1講,1,1. 大氣壓強 大氣對處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強,這種壓強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大氣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3. 平時
氣體的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氣體,壓強,課件
第一節 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壓力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壓強 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知識點,壓力,知1講,1,1. 定義 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作壓力. 2. 產生條件 物體之間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深度理解: 不產生壓力的幾種情況:彼此隔開的兩個物體間不可能產生壓力的作用;相互接觸但不相互擠壓的物體間也不能
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課件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壓強的大小,知識點,液體壓強的特點,知1講,1,1.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1)由于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2)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 (3)液體由于流動而在內部相互擠壓,因此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知
液體的壓強,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液體,壓強,課件
第二節 牛頓第一定律,第九章 力與運動,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知1講,1,1. 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 (1)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2)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
牛頓第一定律,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課件
第九章 力與運動,第一節 二力平衡,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平衡狀態 平衡力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知識點,平衡狀態 平衡力,知1講,1,1. 平衡狀態 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即物體的平衡狀態包含兩種狀態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知1講,2. 觀察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下
二力平衡,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平衡,課件
第三節 力與運動的關系,第九章 力與運動,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力的作用效果 力與運動的關系,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知1講,1,1. 力的作用效果 力不僅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 物體的形變 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 , ,知1講,3. 物體的運動狀態 包括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兩個方面. (1)物體運動速度大小
力與運動的關系,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運動,關系,課件
第三節 摩擦力,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摩擦力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的利用與防止,知識點,摩擦力,知1講,1,1. 定義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知1講,深度理解: 摩擦力產生的兩種情景:一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
摩擦力,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課件
第四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1講,1,1. 現象探究 物體在施力的同時也在受力. (1)如圖8-4-1 甲所示,用手指壓鉛筆筆尖,手指感到疼痛,說明手指對鉛筆筆尖施力的同時,鉛筆筆尖也對手指施力.,知1講,(2)如圖8-4-1 乙所示,小華和小明穿著旱冰鞋靜止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4,作用,相互,課件
第二節 重力 力的示意圖,第八章 力,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重力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方向 重心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知識點,重力,知1講,1,1. 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2)符號:通常用字母G 表示. (3)施力物體:地球 . (4)受力物體:地球附近的物體.,地球在吸引物體的同時,物體也在吸引地球
重力【力的示意圖,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重力,示意圖,課件
第二節 靜電現象,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知識點,摩擦起電,知1講,1,1. 實驗探究摩擦起電現象 (1)干燥的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靠近碎紙屑,碎紙屑會被吸起來. (2)將塑料筆桿與干燥的頭發摩擦后靠近碎紙屑,碎紙屑會被吸起來.,知1講,2. 物體帶電 經摩擦過的物體能
靜電現象,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靜電,現象,課件
第四節 宇宙探秘,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星空世界 宇宙從何而來,知識點,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知1講,1,1. 地心說 公元2 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繞著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旋轉的.,知1講,2. 日心說 16 世紀初期,以波
宇宙探秘,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4,宇宙,探秘,課件
第三節 探索更小的微粒,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摩擦起電的原因 科學家探索微觀粒子的進展,知識點,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知1講,1,1. 原子的發現 19 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證明了原子的存在,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2. 電子的發現 19 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了電子,從而
探索更小的微粒,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索,微粒,課件
第五節 物質的物理屬性,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物質的物理屬性 比較物質的硬度,知識點,物質的物理屬性,知1講,1,1. 常見的物理屬性有密度、熔點、硬度、導熱性、導電性、透光性、磁性、延展性、彈性等。 (1)透光性:透明物質的透光性能. (2)導熱性:物質傳導熱的能力. (3)導電性:物質傳導電流的能力. (4)磁
物質的物理屬性,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物質,屬性,課件
第四節 密度知識的應用,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量筒 測量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的密度 鑒別物質 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知識點,量筒,知1講,1,1. 量筒的作用 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 2. 量筒上的標度 (1)單位:量筒上標度單位一般是毫升(mL). (2)分度值:量筒上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體積. (3)最
密度知識的應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密度,知識,應用,課件
第二節 測量物體的質量,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用天平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 測量液體的質量,知識點,用天平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1,1. 提出問題 如何利用天平測量一枚回形針的質量? 2. 設計實驗 由于普通托盤天平的精度不夠,無法直接測量質量很小的物體,需要采用“測多算少”的方法,先測出若干個相同的微小物體的總質量,然后除以它們的個數,從而計算
測量物體的質量,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質量,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