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磁體與磁場 課程內容 1.小組通過實驗活動觀察現象,并能準確描述出所發現的現象;進一步認識磁體; 通過教師的介紹,知道自己發現的磁現象用物理術語如何表達; 2.通過觀察放在磁體周圍磁針的指向,能感知并確定場的存在; 3.通過觀察磁體周圍大量小磁針鐵屑的排列,知道可用磁感線模型來形象地描述磁場。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實驗活動,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法; 2.通過利用小磁針探究磁場的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1,磁體與磁場,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1,磁體,磁場
18.5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教學目標】 1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 2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收集資料,討論能源的利用帶來的環境影響,如大氣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等,探討應該采取的對策。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 2收集資料,討論能源的利用帶來的環境影響,如大氣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等,探討應該采取的對策。 【教學過程】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8.5,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8.5,能源,可持續發展
16.5 電磁感應 發電機 教學設計思路:首先課件展示科幻故事吸引學生興趣,然后回憶奧斯特實驗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提出猜想-磁可不可以產生電?從而引入新課。在新課中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作為第一要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本課的實驗受器材的限制為演示實驗,但在實驗中盡可能的讓部分學生上講臺操作,這樣可以吸引和調動學生,有利用培養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另外,實驗結論都有首先由學生討論、分析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5,電磁感應,發電機,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5
16.2 電流的磁場 一、教材背景分析 本節教材共包括三部分內容:實驗演示“奧斯特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認識電磁鐵并練習使用電磁繼電器實現電路的自動控制,教學中既有實驗技巧、操作能力的訓練,又學習到一種有趣易操作的方法安培定則判斷螺線管的磁場。教材內容是繼磁場基礎上首先揭示電和磁關系的,是電與磁的重點 二、學習者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2,電流的磁場,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2,電流,磁場
16.4 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 一、教材分析 在探究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及電動機的工作原理之后,教材安排了裝配電動機模型的學生分組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學生自主裝配電動機模型,不僅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電動機的基本結構,理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增強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的意識,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裝配電動機模型的實踐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4,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6.4,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
15.2 電功率 教學目標 1、掌握電功率的概念,知道電功率的意義、定義、公式 2、能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計算用電器的電功率的問題 3、理解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的概念,知道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的區別 教學重點 : 電功率的概念 教學難點 : 用電器實際功率的理解 教學用具:小燈泡、“220V40W”的白熾燈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電功大小與什么有關?電功的公式和單位是什么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5.2,電功率,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5.2
18.2 核能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由”核能的提出”“裂變與鏈式反應”和“核電站”三部分構成。學生對核能存在的認識,鏈式反應以及反應堆的基本原理。等概念比較陌生,需要老師講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在之后。請學生攜帶英語磁帶作為實驗材料,搭建模擬鏈式反應的“多米諾骨牌”游戲,體會鏈式反應的過程。再結合自己制作的微課,深化學生對這一過程的理解。對于何能利用的利與弊,則通過學生的小型辯
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8.2,核能,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物理,18.2
11.2 滑輪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科網Z科1.初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了解兩滑輪在生活和實際中的應用。 2.明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是變形杠桿。來源:學_科_網 3. 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組成滑輪組,達到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目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2. 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m 情感、態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2,滑輪,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2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 第三節 功 教學目標: 1、知道力學中的功的含義。 2、理解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計算式和單位,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 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功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功的計算式和單位,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正確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器材:斜面、小車、砝碼、木塊、彈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3功,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3
教案 課 題 物質的比熱容 1 主 備 人 總課時數 課 型 新授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通過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能夠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探究物質吸熱升溫的屬性; 教學重點 能夠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探究物質吸熱升溫的屬性。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了解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3,物質的比熱容,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3,物質,熱容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 (3)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能熟練運用歐姆定律的公式 及其變換式,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了解和運用控制變量法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3,歐姆定律,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3
第十四章 電壓和電阻 第一節 電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知道電阻的單位機器換算。 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方法研究物理問題。感知電阻大小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對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 【教學重點】 1.理解電阻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1電阻,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1,電阻
四、功率 教學目標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 t進行解題。 (3)、正確理解公式P=Fv的意義,知道什么是瞬時功率,并能用其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重點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種類及其計算。 教學難點1功率的表達式P=Fv的物理意義和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4,功率,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4
歐姆定律的應用 教學案 課程分析:(本課的作用和學習本課的意義) 歐姆定律的應用是蘇科物理九年級第14章的一節以實驗驗證為主的教學新課(文本分析) 物理實驗對于學生來說是能培養探測未知知識的欲望,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感受運用物理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學習者特征分析) 問題設計 問題: 1、前面我們學習了電學中的一條什么重要定律?內容是什么? 2、表達式如何寫?你會對這個式子變形嗎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4歐姆定律的應用,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4,歐姆定律,應用
內能 熱傳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內能的概念,通過類比知道與機械能的聯系與區別。 知道并能從微觀分子角度理解內能的影響因素。 知道內能的改變方式是熱傳遞,通過實驗理解熱傳遞的條件與方向性,并知道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 2、 過程與方法:獨學、對學、群學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 問題串層層引導教學。 演示與學生實驗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自學討論增強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2,內能熱傳遞,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2,內能,傳遞
教案 學科:物理 課 題 變阻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作用,能改變電阻的原理 2知道滑動變阻器所標規格的含義;會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使之改變電路中電流 3了解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簡單了解電阻箱。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依據物理事實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2,變阻器,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4.2
課題:機 械 效 率 課型:新授課 課標分析 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測量某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史發展過程,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標準起著指向的作用,是我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 設計思路 本節課從貼近學生生活和所熟悉的現象入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中獲得的體驗,幫助學生建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5,機械效率,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5
動能和勢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能量的概念。 (2)通過實例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大小各與什么因素有關;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認識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養成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及人相處,合作的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1,動能,勢能機械能,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1,勢能,機械能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節杠桿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識別出杠桿, 2、并能準確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課堂學生動手實踐,得出杠桿的定義。 2通過對杠桿的研究,讓學生逐步學會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課堂導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杠桿第1課時,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杠桿,課時
11.1杠桿(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能用它分析解決簡單的有關杠桿平衡的問題。 2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能用它分析解決簡單的有關杠桿平衡的問題。 2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杠桿第2課時,教案,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杠桿,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