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它反映了物質屬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學習和理解比熱容、熱值等物質的屬性的基礎,又為今后學習壓強、功率等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礎,密度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認識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理解密度概念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三節 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第三節 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物體質量、體積與密度之間的關系,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 在探究的基礎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3.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熟悉天平和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會用量筒和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應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應當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選擇的儀器,并進而明確實驗的原理。本節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實驗設計能力上,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實驗所選擇的儀器以及實驗要測定的對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并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測定性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三節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學重點: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義 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刻度尺、裝有水的大燒杯、小燒杯、鐵塊(圓柱體或長方體) 三組質量、體積不同的銅塊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設 計 學生活動設計 創設探究情景激起學生探究欲望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假設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方案 實驗探究 既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深入認識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 一、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教材從如何識別生活中的各種物質談起,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并鼓勵學生利用密度知識來認識物質,學會解釋與密度相關的簡單問題,進而領悟物質屬性的研究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影響。同時,密度知識既是前面質量知識的深化與延伸,又要為后面的阿基米德原理及物體浮沉條件奠定基礎。密度概念的定義方法比值法,又與之后的速度定義和壓強定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課 題 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 者 阜南縣柴集中學-劉念 教學內容 分析 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新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本節課首先提出猜想,然后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結論。接著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單位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探究物質的密度 第二課時 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密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 2、學會測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3、進一步熟悉密度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對正確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盡量周全 2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盡量做到仔細、客觀、認真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測量固體密度的過程中,有操作欲望,熟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三、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m、V三者之間的關系,會用密度公式進行求密度的計算。 3、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密度表。 4、知道密度的單位的意義和讀法,會進行g/cm3和kg/m3之間的換算。 教學重點 1、導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 2、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密度表。 教學難點 幫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二章 物質世界的尺度、質量和密度 第3節 探究 物質的密度(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m、V三者之間的關系,會用密度公式進行求密度的計算。 (3)知道密度的單位的意義和讀法,會進行gcm3和kgm3之間的換算。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體會物理研究中通過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六講 密度(總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記住水的密度。 2掌握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應用密度知識能解決簡單問題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會測量規則物體的密度。 2會用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多個趣味實驗,讓學生獲得對科學熱愛和親近感. 2通過探究實驗和對實際問題的解釋,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 題(章、單元、節)第二章 第三節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一)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 歸納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學關系。 2、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3、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發展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學關系,體會用比值法描述物質性質的方法,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嘗試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密度的測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講練結合的復習課,本節課在已學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理解物質密度的概念。測量物質的密度,是讓學生在前面經歷一個比較單一的探究過程后,由學生體驗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這既讓學生加深對密度是物質本身性質的理解,又讓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過程,學習了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探究實驗,尤其是在接近期末考試的這段時間,對于
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一種,屬性,密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時作業(十六) 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 (30分鐘 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2012長沙中考)關于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B.鐵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比水的質量大 C.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質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兩個物體質量一定相同 2.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恒星在演變過程中,會形成密度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同步課時練習題含答案+解析,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科學,探究,物質,密度,同步,課時,練習題,答案,解析
第1課時 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3.利用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提高他們分析、歸納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比熱容概念的建立 難點:探究不同物質吸、放熱性能不同的實驗,現象分析 三、教學過程 一、投影幾幅圖片,由學生分析沙漠地區某一天的氣溫
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3章第2節第1課時,探究物質的比熱容,教案,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3,課時,探究,物質,熱容
第二節 科學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熱量概念,知道物體吸收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熱量的單位。 (2)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熱容的單位,會查比熱容表,會用公式進行計算熱量。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猜想物體吸收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經歷比熱容概念的建立過程。來
科學探究:物質的比熱容,滬科版,九年級,物理,13.2,科學,探究,物質,熱容,教案,老師,貴州,省級
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一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
探究--物質的比熱容,北師大,九年級,物理,10.3,探究,物質,熱容,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三節 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 會查比熱容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和樂于探索的精神。 養成實事求是、新生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探究比熱容的概念。 教學難點:用比熱容解釋自然現象。 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小循環多反饋教學法。 提出問題猜想討
探究--物質的比熱容,北師大,九年級,物理,10.3,探究,物質,熱容,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時作業(七) 科學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30分鐘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關于“比熱容”的概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它是反映物質吸熱(或放熱)本領大小的物理量 B.比熱容大的物體能把熱量傳給比熱容小的物體 C.只要提高某種物質的比熱容,必須給這個物體加熱 D.物質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也越大 2.(2012吉林中考)冬天,我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同步,課時,練習題,13.2,科學,探究,物質,熱容
物質的密度這節內容很重要,它與壓強、浮力的知識聯系很緊密。我是這樣開始新課的: 先請同學說出身邊的桌子、電扇、窗分別都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再叫他們回答身邊有無數種物質,我們怎樣辨別它們?給他們具體的實例,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一個鐵塊和一個木塊,同學找到很多方法,有顏色、氣味、磁鐵吸引等等。然后問他們如果從表面情況無法鑒別時怎么辦?有沒有一種科學又簡單的辨別方法可以鑒別物質的種類?給他們實例一個銅塊和
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科學,探究,物質,密度,教學,反思
物質的密度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三節探究物質的密度。 我的說課過程分為: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密度這一節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也為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物理
探究物質的密度,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探究,物質,密度,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