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化衫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文化衫,了解其文化內涵。 2、運用恰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色彩以及適當方法設計文化衫。 3、學習把生活中美的東西、美的元素變成美觀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2、難點:找出適合的元素、符號、色彩,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示范用具(空白T恤衫
人教版四下美術第15課,設計文化衫-教案宋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版,四下,美術,15,設計,文化衫,教案,師公,開課,教學
設計文化衫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級 【教材分析】 設計文化衫是美術四年級下冊第十五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文化衫穿著舒適,通過色彩、圖案,在領口、袖口、下擺上做出富有創意的設計,來表達自己的個性或某種特殊意義。 學生在學習這節課前,已經學習前面的“吹塑紙版畫”與“藏書票”的課程,這兩課都是運用到“印”與“畫”還有“刻”的技法,為本課的學習打好基礎,本課又為后面的
人教版四下美術第15課,設計文化衫-教案戴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版,四下,美術,15,設計,文化衫,教案,師公,開課,教學
設計文化衫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化衫的特點與設計方法。 2學會運用印、畫、貼等方法設計文化衫。 3感受設計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印、貼、畫等方法設計一件文化衫。 教學難點: 設計出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文化衫圖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精彩兩分鐘文化衫 我先請一個同學來匯報你的課前預習。
人教版四下美術第15課,設計文化衫-教案龐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版,四下,美術,15,設計,文化衫,教案,師公,開課,教學
第15課 設計文化衫教案 學習領域:設計 應用 課時: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化衫的特點與設計方法。 2、教會學生運用印 、畫、帖等方法,在文化衫上進行設計、制作。 3、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 二 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背景音樂
人教版四下美術第15課,設計文化衫-教案伏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版,四下,美術,15,設計,文化衫,教案,師公,開課,教學
體育教學設計 神奇運球手 【活動目標】 1、幼兒主動探索滾球、自拋自接、拍球、傳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體驗玩球的興趣。 3、提高幼兒控制能力,鍛煉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學:體育教學設計神奇運球手,教案,幼兒園小班,體育,教學,設計,神奇,運球
版面設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感知版面設計在生活中的實用意義,初步了解版面設計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標通過欣賞、思考、分析、實踐等系列化的學習,知曉版面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并運用形式美等法則,使之設
蘇少版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版面設計,教學設計,蘇少版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版面設計,教學,設計
設計文化衫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了解文化衫的由來。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制作能力。 3、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地方特色來裝飾文化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各種地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15設計文化衫教學設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15,設計,文化衫,教學
設計尚德紀念冊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青島上海路小學始建于1920年,原名“膠澳商埠中華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學校”,是一所有著優秀歷史傳統,享有較高社會聲譽的百年老校。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就是我們尚德人
五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設計尚德紀念冊,教學設計全國通用,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設計,紀念冊,教學,全國,通用
設計塔臺模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工程包括:明確任務設計建造(模型)測試評估改進。從本課開始,學生的學習視角從對工程的整體認知轉到到工程設計這一核心內容。與之相應,教科書的編寫體例不再沿用四個板塊的模式,而是以工程建設的基本程序展開。 教科書一開始就提出“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建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設計。”,明確建立模型的重要意義。隨后,教科書對塔臺模型
設計塔臺模型,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4,設計,塔臺,模型,教學
設計刊頭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選自小學信息技術(重大出版社第八版)四年級下冊第7課設計刊頭。本課是文字處理模塊(電子小報)中的一課,旨在讓學生了解小報刊頭的組成和特點,掌握小報刊頭的設計與制作方法。 學情分析: 本課設計刊頭主要是整合前面課程中所學知識與技能,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復習鞏固,并嘗試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而學習本課所需的基礎知識
設計刊頭,重慶版,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設計,刊頭,教學
新世紀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六課設計圖案教學設計 課題 設計圖案 單元 第六課 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學習 目標 1了解 micro:bit 的內置圖案,學會 DIY 圖案。 2進一步熟悉列表。 3學會編寫動畫程序。 重點 進一步熟悉列表的使用。 難點 列表的操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 1、列表的定義 (1)列表就是一組用中括號括起來的數據
新世紀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六課,設計圖案教學設計,世紀版,信息技術,年級,下冊,第六,設計,圖案,教學
教科版四年級下3.1巖石和土壤的故事教學設計 課題 巖石和土壤的故事 單元 3 學科 科學 年級 4 教材分析 本課作為單元起始課,首先要讓學生理解研究巖石和土壤的意義,即為什么人們一直在對巖石和土壤進行研究。因此,用“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故事”這一活動貫穿本課的學習,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了解它們的故事,認識到巖石、土壤記錄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歷史,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
巖石和土壤的故事,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1,巖石,土壤,故事,教學,設計,反思
巖石的組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對于地質工作者而言,辨別常見的礦物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3課,學生在上節課已經掌握了辨別巖石的操作方法,在本節課,他們將學習如何分辨各式各樣的礦物,如何正確描述礦物的特點,掌握礦物條痕與礦物顏色的鑒別和區別。學生將通過聚焦問題,認識什么是礦物,引出本節課將要觀察的石英、長石、云母;學生通過探究操作,學習如何對礦物進行條
巖石的組成,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3,巖石,組成,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3.地殼中的巖石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經過上節課的探究,學生已經對地球的內部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 地球的最外層是地殼,也是與我們生活最為緊密的一層。 本節課將引領學生進一步認知構成地殼的物質巖石。 第一部分,教材聯系第一節課的內容,引出巖石的三大類型之一巖漿巖。 說明了巖漿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問題:地殼中所有的巖石都是巖漿變成的嗎? 從而切入本課研究的主題。 第二
3.地殼中的巖石,大象,版五上,科學,第四,單元,地殼,中的,巖石,教學,設計,反思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認識并分辨日常常見的巖石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巖石種類繁多,但可以分為三大類巖石。本節課選用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日常常見的巖石,分別是花崗巖(巖漿巖)、砂巖(沉積巖)、大理巖(變質巖),通過讓學生從借助感官觀察到借助工具進一步進行觀察。學生將通過比較的方法來確定巖石的成分是否單一;巖石是否具有紋理、分層;巖石是否有斑點、小孔;巖石的顆
認識集中常見的巖石,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2,認識,集中,常見,巖石,教學,設計
觀察土壤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為本單元的第6課,在上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從對巖石的學習過渡到了對土壤的關注。在本課中,通過初步探究和土壤沉積實驗兩大部分的核心探究活動,讓學生觀察土壤,知道土壤的組成成分,體會土壤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系。 本課分為聚焦、探索、研討、拓展四個環節。從聚焦環節初步推測土壤里面有什么,到探索環節通過觀察土壤、土壤沉積實驗研究土壤的組成成分,再到研討部分對實驗現象的交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6,觀察土壤,教學設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6,觀察,土壤,教學,設計
教科版四年級下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學設計 課題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單元 3 學科 科學 年級 4 教材分析 巖石種類繁多,它們的性質也多種多樣。本課引導學生重點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三種巖石,從肉眼的初步觀察到使用工具的細致觀察,讓學生不但知道三種巖石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巖石的視角與方法。學生主要借助比較的方法認識三種巖石是否有紋理、分層、是否有斑點、小孔、光滑、粗糙程度、光澤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2,認識,常見,巖石,教學,設計,反思
3.認識巖石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認識巖石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三年級下冊土壤與巖石單元的第三課時。本課教科書的編寫著力體現認識自然界事物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初步觀察巖石,知道對巖石進行研究的方法。教科書編排設計了觀察了解巖石,了解巖石的主要特征。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引導學生準備本課要探究的問題及探究需要的材料,讓學生提前做好探究的準備;第二部分活動過程,包括兩個活動
認識巖石,青島,五四,三年級,下冊,科學,認識,巖石,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