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2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3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2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提高學生主動觀察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常見的電現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3電荷,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1.3,電荷
課題 壓強 課時 1 主要教法 啟發談話、實驗探究法、討論法等 導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懂得壓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能應用壓強知識解釋簡單的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問題。 3、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了解它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4、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壓強知識的教育。5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壓強,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8.1,壓強
認識電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本節內容正是電學的開頭。不過,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電氣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習、生活、生產建設等,時時處處都離不開電,“電”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所以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現象為切入點,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通過列舉大量的實例,總結歸納各組成部分的作用;通過觀察實驗,辨別通路、斷路、短路等等。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社會,不但能有效地降低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認識電路,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1.1,認識,電路
授課教案 教學標題 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知道什么是內能,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3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重難點 內能以及內能改變與溫度改變的關系 一、 復習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 由已學過的機械能知識類比得出內能的概念 1. 一切物體由大量的分子組成; 2. 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物規則的運動; 3.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0.2內能,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0.2,內能
課題 課題:5.1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認識反射,折射現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條件,了解光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在空氣,水和玻璃中傳播的實驗現象,認識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每件的,通過討論“光傳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傳播能量的重要載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墨子在光學中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 光沿直線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1光的傳播,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5.1,傳播
4.3 噪聲與環保 一:課程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2.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2.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知識點1:基本概念 1.噪聲的界定 (1)從物理角度看, 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噪聲與環保,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4.3,噪聲,環保
運動與靜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參照物的概念、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難點:認識物體運動和靜止相對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組織同學閱讀。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運動與靜止,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1,運動,靜止
基本信息 課題 聲音的特征 學科 物理 學段 八年級 年級 初二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表中指出,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本節課是在一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級主題“聲和光”。教材設置此節課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自然界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并了解運動產生的相互作用,以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樂音,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4.2,樂音
教材 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北師大版P55- P57,第二章第四節新材料及其應用。 2教學目標 1.了解納米材料的特點及應用; 2.了解綠色能源的特點及應用; 3.知道記憶合金的成分及特點。 3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半年多,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維能力、探究分析和歸納能力,老師加以引導啟發,通過圖片、視頻刺激,及時進行學法指導,能完成本節教學任務。 4課型 新授課 5課時 第1課時(總1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新材料及其應用,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2.4,新材料,及其,應用
第二節 光的反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1)實驗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2難點:實驗操作,應用本節知識解釋實際問題及相關生活中的現象。 課前準備: 教學器材:多媒體課件、激光筆(綠光和紅光)、小鏡子、分光器、反射演示器、噴霧劑、圓形光具盤及附件、裝上述器材的盒子。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引課題 教師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一、光的反射現象 強調:沿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光的反射,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5.2,反射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 整體設計思路 主要通過學生的科學探索、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本質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仔細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通過對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一些具體方法和措施,并結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使學生開拓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課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升華和凝華,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1.4,升華,凝華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一、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操作和科學實驗的教育,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并養成良好的實驗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1.3,汽化,液化
第四節 平均速度的測量 課題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的測量,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測量
課題 物態變化 溫度 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溫度計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1,物態變化,溫度,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1.1,物態,變化
四、光的折射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2.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三、德育目標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點:知道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難點: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 教學方法:實驗法、歸納法、講練法 教學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光的折射,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5.4,折射
熔化和凝固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 2、設計理念: 基于學生特點,本節課從熔化和凝固圖片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指出探究的課題。學生分組探究海波和松香熔化和凝固實驗,各組通過匯報實驗數據總結交流有關熔化和凝固的知識。學生利用圖像分析整理實驗數據,通過觀察比較熔化凝固的圖像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掌握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1.2,熔化,凝固
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第5課物體的顏色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色散現象。 (2)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知道色光混合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實驗,了解白光能夠分解成單色光。 (2)研究色光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方法和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5物體的顏色,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5.5,物體,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