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科學真有趣 年級及學期 一年級上學期 相關領域 物質科學領域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科學知識:認識磁鐵只能與鐵制品相互吸引,其它材料不可以。 科學探究:初步獲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了解觀察、實驗等是科學學習的方法。 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使學生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喜歡科學課。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引導
人教鄂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有趣,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 時間60分鐘 總分100分 一、填空題(30分,每空2分) 1. 溫濕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在宇宙中,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_________。 3. 陽光照射到地面,_________與_________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4.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_________,我們可以用竹篾和手電簡來模擬。 5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答案
科學閱讀科技發展歷程 【教材分析】 科技發展歷程是小學科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的內容??茖W發展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具體的事實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點是讓學生意識到科技是不斷發展的。 【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對科技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平鋪,教案
科學閱讀 【教材分析】 科技發展歷程是小學科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的內容。科學發展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具體的事實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點是讓學生意識到科技是不斷發展的。 【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對科技產品還是有一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網格,教案
第三單元 生物與環境 第一課 動物與環境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動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氣、水、溫度、食物等。 知道動物能夠適應季節的變化,例如換毛、遷徙等。 知道動物具有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長期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同類動物,會有不同的形態結構,例如不同的鳥喙和鳥爪。 2.科學探究 針對蚯蚓雨后鉆出土壤的現象提出問題,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土壤入水后空氣是否被擠走、土壤水分變化對蚯蚓的影響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1,動物與環境,教案,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1,動物,環境
第三單元 生物與環境 第二課 植物與環境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植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如光、水和空氣。 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當光照方向發生變化時,植物幼苗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也不斷調整生長方向,朝向陽光傾斜。 知道植物能夠適應其所在的環境。隨著季節的變化,植物的外部形態也會隨之變化;潮濕或干旱等不同環境中生存的植物,也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 2.科學探究 能夠設計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實驗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2,植物與環境,教案,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2,植物,環境
8.環境與健康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列舉噪聲、霧霾、污水等常見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2.能舉例說出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 3.能舉例說出應對環境污染,保護身體器官的方法。 4.能說出生活中的危險源,能識別常見危險標識。 科學探究 1.能從“倫敦煙霧事件”中提出關于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問題。 2.能通過上網、采訪、調查等方式獲取信息。 3.能對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現象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環境,健康,教案
第8課 環境與健康 1、 教學目標 1、 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污染現象,并試著給它們分類 2、 了解不同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3、 了解預防環境污染的方法 4、 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危險源并自覺離開它 5、 培養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搜索自己想要的資料,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查找生活中常見的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預防這些污染的方法 難點:如何查找資料,并對污染進行合理
環境與健康,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08,環境,健康,教案
改變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來認識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利用力來改變物體的形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教學重點; 了解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教學難點: 力可以使物
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02,改變,物體,形狀,教案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七課改變生態瓶同步練習 1、制作生態瓶時,小魚的數量( )。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適度放養 答案 C 解析解答制作生態瓶時,小魚的數量應該適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小魚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改變,生態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節人類改變地表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我們今天看到的壯美的自然景觀, 、 、 等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答案高山|河流|平原 解析解答地球在不斷的運動,但是運動速度極其緩慢,所
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人類,改變,地表
2、改變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2、通過實探究生活中有關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科學現象。 3、尋找物體的形狀的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具體的生活情境 中對力進行分析, 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教學重點: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 通過實探究生活中有關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科學現象
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2、改變物體的形狀,教案,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改變,物體,形狀
課程基本信息 課例編號 4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第1學期 課題 改變沉浮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梢杂孟鲁恋奈矬w使漂浮的物體沉、也可以用上浮的物體使下沉的物體浮起,還可以通過改變形狀或中空狀態使下沉的物體浮起。 知道潛艇是可以控制其上浮還是下沉,鋼鐵輪船可以漂浮,木船使漂浮能力更強。 2.科學探究 一是將漂浮的物體沉下去。既可以是中空的封閉
湘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改變,沉浮,教案
當環境改變了教學設計 鐘屋小學 陳佳 【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下生物與環境單元第5課。在前4課的學習和實驗中,學生發現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且外界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本節課將以此為基礎,引領學生進一步分析“非生命環境”發生變化對植物、動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本領。 本課教材由4部分組成:第一部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當環境改變了,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環境,改變
當環境改變了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下生物與環境單元第5課。在前4課的學習和實驗中,學生發現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且外界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本節課將以此為基礎,引領學生進一步分析“非生命環境”發生變化對植物、動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本領。 本課教材由4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
當環境改變了,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環境,改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