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卷 學校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 得分 請認真答題,要求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 觀察下圖,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 和體重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2. 人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中,測試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科學真有趣 年級及學期 一年級上學期 相關領域 物質科學領域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科學知識:認識磁鐵只能與鐵制品相互吸引,其它材料不可以。 科學探究:初步獲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了解觀察、實驗等是科學學習的方法。 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使學生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喜歡科學課。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引導
人教鄂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有趣,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 時間60分鐘 總分100分 一、填空題(30分,每空2分) 1. 溫濕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在宇宙中,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_________。 3. 陽光照射到地面,_________與_________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4.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_________,我們可以用竹篾和手電簡來模擬。 5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答案
科學閱讀科技發展歷程 【教材分析】 科技發展歷程是小學科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的內容。科學發展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具體的事實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點是讓學生意識到科技是不斷發展的。 【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對科技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平鋪,教案
科學閱讀 【教材分析】 科技發展歷程是小學科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的內容。科學發展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具體的事實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點是讓學生意識到科技是不斷發展的。 【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對科技產品還是有一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閱讀,網格,教案
觀察水果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 2. 能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3. 對常見物體的外在特征有觀察、探究興趣,并能提出相關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 2. 能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教學難點】 能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教學方案,觀察水果,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1.2,教學,方案,觀察,水果
螞蟻 u 教學目標 1觀察了解螞蟻身體的特征; 2嘗試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親近小動物的情感。 u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觀察了解螞蟻的身體形態和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 觀察了解螞蟻的身體形態和結構特征。 u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猜一猜教材上的謎語。 【學生】猜謎語。 【教師】播放視頻:【科學博覽】螞蟻,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
教學方案,螞蟻,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2.3,教學,方案
2 太陽和東南西北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2讓學生參與活動,能用東、南、西、北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從現實生活的場景引入,使學生體驗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識,感受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難點:能正確運用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三、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3.2,教學,方案,太陽,東南西北
不一樣的豆子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2. 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3. 愿意傾聽和分享,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教學難點】 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不同的豆子。 【學生準備】自帶4
教學方案,不一樣的豆子,不一樣的豆子教案
1 我的前后左右 一、教學目標 1. 能夠使用前、后、左、右、遠、近等詞描述周圍物體的位置。 2. 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由該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3.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關系和含義,會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難點: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對性。 三、教學用具 PPT課件 四、相關資源 圖片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3.1,教學,方案,前后,左右
2 磁鐵游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完成闖關活動,發現磁鐵可以直接或隔著一段距離對鐵、鎳等材料產生吸引作用。 .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活動中,逐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勤于動腦,樂于動手,感受科學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進行磁鐵闖關游戲,使學生發現磁鐵可以直接或隔著一段距離對鐵、鎳等材料產生吸引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條形磁鐵、鐵質“小青蛙”、玻璃杯、迷宮圖片、支架(每組一個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4.2,教學,方案,磁鐵,游戲
兔子 u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怔,熟悉兔子的生活習性; 2激發學生觀察和提問的興趣; 3培養學生珍愛生命、保護身邊動物的情感。 u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兔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提出問題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兔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提出問題的興趣。 u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兔子實物和圖片,各種食物。 u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讀一讀兒
教學方案,兔子,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2.1,教學,方案
3多種多樣的磁鐵 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鐵,它們都有自己的用途.,知道實驗室中有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和圓形磁鐵。 .會利用學到的知識制作磁鐵小玩具。 .在制作磁鐵小玩具的過程中,增加對科學學習的喜愛之情 。 教學重難點 舉例說明在文擇盒、冰箱門、書包扣里都設有一些不同形狀的磁鐵。認識實驗室中的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和圓形磁鐵 。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條形磁鐵、蹄形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4.3,教學,方案,多種多樣,磁鐵
五官”兄弟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能識別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知道這些感覺器官的功能; 通過觀察會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激發學生對常見物質的外在特征產生觀察、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識別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知道這些感覺器官的功能; 通過觀察會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教學難點】 能識別眼、耳、鼻
教學方案,“五官”兄弟,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1.1,教學,方案,五官,兄弟
金魚 u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描述和記錄觀察到的信息; 2觀察魚的身體各個部位的特征以及魚的捕食、魚的呼吸等特點; 3培養觀察能力以及小組協作能力; 4培養喜愛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u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觀察金魚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描述和記錄觀察到的信息。 u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金魚、水槽、多媒體課件。 u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金
教學方案,金魚,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2.2,教學,方案
3 逃離冒險島 一、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體會設計制作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剪刀,并知道剪刀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能用方向和遠近描述行進路線。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設計制作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 難點:綜合運用前、后、左、右、東、南、西、北及遠近來開展游戲活動。 三、教學用具 (1)教師準備:制作好的紙骰子;可以掛在黑板上的“冒險島”游戲圖或者電子版游戲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3.3,教學,方案,逃離,冒險
1 磁鐵小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用磁鐵去吸各種物品,發現磁鐵只能吸引含鐵、鈷、鎳的物體。 2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想磁鐵能吸含鐵的物品,逐步提高猜想能力。 3 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磁鐵吸引鐵和鎳的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磁鐵吸引物品實驗,發現磁鐵能直接吸引含鐵、鈷、鎳的物體。 課前準備 條形磁鐵、海綿、毛巾、剪刀、鎳塊、小鐵釘、鉛筆、曲別針、橡皮等(按照小組數量
教學方案,大象,一年級,上冊,科學,4.1,教學,方案,磁鐵,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