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 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打秋千,體驗和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2、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 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與表現歌曲。 三、教學難點: 1、下滑音和大跳音程的準確演唱與表現。 2、在合唱中學會傾聽,與同學們一起合作,聲部和諧。 四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學會二聲部合唱,注意休止符,附點節奏,下滑音、換氣記號的正確演唱。 2.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 能用律動表現歌曲情緒,注意還有“2”結束音“1”的音準。 教學重點: 1. 低聲部旋律“1 55 60 50”固定音型的正確演唱。 2.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打秋千 教學難點: 1. 學會二聲部演唱,并能邊唱邊聆聽一個聲部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 一、經典誦讀山居秋暝 二、課前熱身。 1、隨著歡快的音樂全班跳起擺手舞 2、觀看有關仡佬族民族的視頻,教師介紹仡佬族民族的風俗。 三、新歌學唱。 1教師教唱高、低聲部。 2、認識下滑音,說出歌曲的情緒。 3、用“啦”音唱打秋千,教師彈唱。 4、學唱打秋千歌詞。 5、練習唱高聲部、低聲部。 6、教師唱低聲部,學生唱高聲部。 7、把全班分成兩個組,合唱打秋千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通過賽馬一課的學習,能體會到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歡樂與對生活的熱愛,堅定自己對理想的追求。 2.(過)通過問答比賽,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及學習興趣,隨音樂自由表現,提升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并從中體驗到快樂。 3.(知)學生通過賽馬這一樂曲及二胡有所解,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 教學難點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讓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及樂器二胡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不同音樂形式表現樂曲的情緒變化,培養學生表現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 教材分析:賽馬黃懷海創做于1959年,結構是常見的帶再現的單三部,它以二胡這種簡單的民族樂器,使用多種演奏技巧,表現了賽馬時的那種萬馬奔騰、蹄聲“得得“的壯觀場面,在此曲中,黃懷海將一整段的樂曲用撥弦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唱歌曲打秋千,指導學生聽辨歌曲的情緒和意思,用自然、真誠的聲音演唱歌曲。 2、 初步感知二聲部,為學唱二聲部做準備。 教學難點 1. 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2. 附點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3. 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親愛的同學們,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音樂課堂,首先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來猜一猜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學設計 授課對象:三年級學生 授課類型:唱歌教學課 授課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歌曲打秋千選自湘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七課,是一首活潑流暢、富有童趣的仡佬族民歌。歌曲為四四拍子、五聲宮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下滑音的運用不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聲部具有伴唱性質,節奏與旋律平穩,不僅具有秋千的律動感和情境性,降低了合唱的難度,使三年級的孩子更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七課打秋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打秋千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三年級上冊p30頁第七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下滑音,并能在歌曲中熟練運用。 2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打秋千這首二聲部歌曲,并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游蒙古草原,品民族魅力 賽馬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賽馬是教科版小學藝術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奔騰的駿馬中的一課,它是由我國作曲家黃海懷先生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開始時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節日賽馬的熱烈場面,接著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過對民歌錦上添花地變奏,創造性地運用大段落的撥弦技巧,隨后自然地引出了華彩樂段,這是模仿馬頭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獨白”式的音樂。它把草原的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讓學生了解二胡以及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對蒙古族的生活與文化有更多了解的愿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二胡的基本構造、音色特點及演奏技巧的簡介,加深對二胡的認識;從節奏、力度、旋律變化等音樂要素入手,和學生一起充分感受樂曲所表現賽馬的熱烈、歡騰的氣氛;通過拓展欣賞,再次感受二胡豐富的藝術表現力,開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案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打秋千,指導學生聽辨歌曲的情緒和意思,用自然、真誠的聲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二聲部,為學唱二聲部做準備。 教學重難點:兩聲部的音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我就想深呼吸。“哇-”,我的心情真愉快,你們也跟我一樣,深呼吸“哇-”,發自內心的深呼吸“哇-”,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情,我們一起問聲好,起立! “同學們好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案 科目:音樂 年級:三年級 單元 第一單元第五課時 課型:唱歌課 教學內容 歌曲打秋千 主備人 周次 第三周 修 訂 教學目標: 1、 學唱歌曲打秋千,指導學生聽辨歌曲的情緒和意思,用自然、真誠的聲音演唱歌曲。 2、 初步感知二聲部,為學唱二聲部做準備。 教學難點:兩聲部的音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誰玩過秋千呀? 師:好玩嗎? 師:怎么玩?誰來給大家做一下蕩秋千的動作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賞析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了解二胡的形狀、音色極其演奏特點。 2、通過欣賞音樂節奏、力度、旋律的變化,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賽馬場面。 3、分別欣賞古箏和歌曲演奏的賽馬感受一下相同的音樂作品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出來的效果有什么區別。 二、教材分析: 1、二胡,中國民族拉弦樂器中的代表樂器,音色柔美,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擅于表現細膩的抒情樂段,還可以模擬各種聲音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 教學目標: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狀、音色極其演奏特點。 2、通過欣賞賽馬進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現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3、能用打擊樂器簡單的表現樂曲。 教學難點和重點:分段聆聽二胡獨奏曲賽馬,了解樂曲結構,感受音樂情緒。 教學過程: 一、配樂導入,創設學習情境。 1、草原風情,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多少年來這首美麗動聽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賽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民族樂器二胡,能分辨各段所表達的音樂情緒并能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賽馬進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簡單的表現樂曲。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在音樂實踐中,生動細致的表現音樂,感受多民族音樂文化。 教學重點:分段聆聽二胡獨奏曲賽馬,了解樂曲結構,感受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各種打擊樂器之間的配合。 教學方法:演示法、講授法、欣賞法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 秋 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自然真摯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 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衄旋律歡快、活潑,形象地瞄繪了小朋友打秋千時的情景。下滑音的運用不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聲部具有伴唱陛質,節奏與旋律進行平穩,表現了小朋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案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打秋千。 2、體驗和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 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附點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架子空中懸,繩子掛兩邊,司機來駕馭,來回劃弧圈。(打一游戲) 同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打秋千教案 一、教學年級: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二、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打秋千,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 2、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引導學生用自然、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體驗和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二聲部的和聲美。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傾聽另一聲部
打秋千,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秋千,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賽馬教案 教材版本:湘文藝2011課標版(湖南文藝出版社) 教學年級:三年級上冊第七課 教學背景 1. 教學內容分析 賽馬是黃海懷先生根據蒙古民歌紅旗歌為原型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讓孩子們感受了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熱鬧而歡快的場景。同時認識民族樂器二胡,感受其獨特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通過探索和體驗小騎手、小樂手的多種趣味音樂練習,使學生在欣賞民族音樂時以興趣為出發點,樂學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音樂課賽馬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聆聽:賽馬(二胡獨奏曲)。 2、擴展與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狀、音色極其演奏特點。 2、通過欣賞賽馬進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現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3、能用打擊樂器簡單的表現樂曲。 教材分析: 賽馬,黃海懷創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的新作品。結構是常見的帶再現的單三部。它以二胡這
賽馬,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