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地球的內部結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能夠通過探究學習,認識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層圈;并通過對地球內部結構的研究認識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探究:能夠通過觀察到的地標現象推測地球內部情況,并尋找證據得出結論。 科學態度:能夠了解探究地球內部結構的方法并通過主動搜集資料,了解到科學家對地球的研究情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通過對地球結構的了解,認識到我們賴以生
地球的內部結構,六年級,學期,地球,內部結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信息技術知識網絡結構表(西交大版) 年級 主要知識點 備注 三年級上冊 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結構,和簡單的工作流程,學會變換桌面和使用鼠標 本章節主要是要學生了解有關計算機的常識,并且認識計算機的界面,學會變換桌面、了解對話框等計算機相關的名詞。能夠熟練使用鼠標。 能夠使用鍵盤輸入文字、學會使用寫字板、認識文件 在上一單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習計算機另一個輸入設備鍵盤,能夠掌握使用鍵盤的方法,并
小學,信息技術,知識,網絡,結構,交大
地球的結構 【教材簡析】 本課在本單元的定位是橋梁與紐帶,主要承載著兩個任務:一是對第1課學習內容的延續,進一步對地球的內部構造進行學習,包括地球的結構、地殼的組成、地殼的運動等,豐富和完善對地球整體認識。二是為第3、4兩課學習地震、火山噴發形成原因奠定知識基礎,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最后安排一個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地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2,地球,結構
6 自行車的結構 教學目標 1、 初步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成。知道自行車是一種人力機械交通工具,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3、 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教學
首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自行車的結構,首師大,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自行車,結構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身體的結構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 部分。 答案4 解析解答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4部分,分別是頭、頸、軀干、四肢。 分析本題考查人的身體結構組成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身體,結構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有質量小、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微小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點、不同點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分子,原子,教案
10.3“解剖”原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結構,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電子是原子的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內還有質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并認識到這種探索將不斷深入。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同學們觀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實驗的結果,沿著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歷程,應用猜想、實驗、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組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解剖,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 重點和難點:原子的組成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復習內容和家庭小實驗 1復習內容:初二物理摩擦起電原因 2家庭小實驗: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棒(或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棒靠近紙屑、頭發、羽毛等輕小物體上,觀察現象。 二課堂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引入:“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對嗎? 19世紀末以前,原子一直被認為是堅硬的、實心的球,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到1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1,分子,原子
重力力的示意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3. 會探究物體重力和質量的關系:G=mg,知道g=9.8Nkg。 4. 由實驗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運用這一結論對實際問題做出分析。 5.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確地畫物體受力的示意圖。 6. 通過觀察,知道被舉高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并能對具體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 【重點難點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重力,力的示意圖,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示意圖
課題原子的結構(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理解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學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重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難點核電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結構,課時,導學案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答案 1原子核 2質子 3正 4中子 5負 6核電荷數 7核外電子 8分層 92 108 11原子核及核電荷數 12電子層及該層上的電子數 13正 14 15負 16 17質子 18中子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可以再分 很長時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例題精講:第3單元,課題2原子的結構,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例題,單元,課題,原子,結構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5 分鐘訓練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種粒子構成的。 思路解析本題考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初中,同步,練習,答案,單元,課題,原子,結構
課題原子的結構(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知道原子結構的表示方法,了解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2.知道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重難點) 3.知道離子的形成過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結構,課時,導學案
學科 化學 年級/冊 九年級(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題名稱 第三單元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原子的構成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對于質子、核外電子、中子數、核電荷數之間的關系 難點分析 本節課中,在表格中找規律總結比較難概括,因為沒有特殊標記 教學方法 1.通過原子結構示意圖,概括原子的構成。 2.通過觀察表格找規律,發現質子、核外電子、中子數、核電荷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結構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3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4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原子,結構,教案
第3課時 相對原子質量,人教2011課標版化學9年級上冊,課題2 原子的結構,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1、以碳原子為例回答問題: A、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幾種?,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和電子。,6個質子和6個中子構成碳原子核, 碳原子核與6個電子構成碳原子。,B、它們是怎樣構成碳原子的?,2、從原子的角度解釋: 如果將一個原子跟一個 乒乓球相比,就相當于將 一個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的體積很
相對原子質量,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3,相對,原子質量,課件,湖南,部級
第一單元,2.地球的結構,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科學聚焦,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科學探索,1.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核:充滿了熾熱的巖漿。,地殼:固體巖石構成了地球的最外 層,大陸的地殼要比海洋的 厚。,地幔:地殼下面的巖層。由于高溫高 壓的作用,這一層的巖石能移 動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結構,教學,PPT
半包圍結構(一),目 錄,字的構成有幾種?,上下結構字形特征,肯 巖,炎 哥 呂,克 章,眾 品,引 外,紅 決,雙 竹,和 明,半包圍結構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字形特征,01,03,04,疒,疒,疒,認 真 觀 察,02,發現了什么?,另一種半包圍結構 左下包,書寫時注意什么?,過,起,寸,己,練習書寫,總 結,1.今天學到的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6半包圍結構一,北師大,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包圍,結構
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顏真卿,唐代杰出的書法家。創立了“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半包圍結構,坐姿:頭端正、身坐直、肩放松、腳放平,兩臂 張開,胸和桌沿保持一定距離。,上半包圍,鳳 凰 岡 周,左半包圍,匡 區 匾,右上半包圍,下半包圍,左下半包圍,左上半包圍,間架結構形態多 繁復最數半包圍 六種類型各相異 位置關系是精髓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7半包圍結構二,北師大,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包圍,結構
2.地球的結構,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一、聚焦,地球內部的結構與我們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完全不同的。,二、探索,活動一 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厚度各處不一樣,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5千米,大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千米。,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地核之上,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頂部和地殼 一起合稱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地球,結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