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月球,二,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1知道月球的基本概況,大小,月球表面特征和環形山,2知道月貌形成的原因3了解人類探月的歷程和月球與地球的相互關系,2過程,方法,1,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加深對月球的特征及成因的理解,3情,態,價,1激發學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浙教版七下,太陽,月球,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初步認識虛像的含義3,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因為光的反射4,能應用平面鏡成像規律作出虛像,能找出物和像的對應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體會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科學探究中感受探究的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反射,折射,第二,課時
導入,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事例說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2,知道不但固體會產生摩擦力,而且氣體和液體也會產生摩擦力,3,能夠想象沒有摩擦的世界將會出現的情景,4,能說明摩擦力的利和弊,說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6節,摩擦力,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日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2,能正確描述日食的成因和形成時間,3,能正確描述發生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時,月球的運行方式以及日食的過程圖,2,過程與方法,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5節,日食和月食,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日食,月食
導入,老師的,煩惱,之一1教學目標1,了解樂音的三要素,2,了解音調與頻率,響度與振幅之間的關系,3,了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2學情分析本節內容為第二章第三節,內容較多,教學中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中完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第二課時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3節,耳和聽覺,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聽覺
學時重點學時難點教學目標學時重點學時難點1教學目標1,知道力的單位,能感受力的大小,2,了解什么是彈力,3,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和原理,2學情分析3重點難點能正確的使用彈簧測力計,4,2第二學時4,2,11,知道力的單位,能感受力的大小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2節,力的存在,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存在
新生命的誕生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人的誕生過程往往感到神秘,又不敢流露自己的好奇,而父母們認為生殖問題太敏感,往往對孩子的提問避而不談,有些父母自己也說不清楚,有的學生可能會從不正規的途徑中去尋找答案,在這種情形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一節,生命,誕生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機械運動,參照物概念,2,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3,知道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時不存在的,4,會用身邊的物體進行實驗,研究物體的運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建立參照物的概念,2,掌握通常情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1節,機械運動,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太陽系教學設計一,課標分析本課教材選自浙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地球與宇宙,根據義務教育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內容要求,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學習,學生應了解宇宙中存在不同層次的天體系統,逐步樹立關于自然界的物質性,整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太陽系
3,1機械運動,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2,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3,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2,過程,方法目標,1,通過情境體驗找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2,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機械運動,第二,課時
月相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第四章第四節,屬,地球和宇宙,領域,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知道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教材中,月相,這一節內容包括月相變化成因,月相變化現象等,教材與STSE教育聯系,對錢江潮進行介紹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第四,月相
1教學目標1,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解決問題,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2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觀察,熱衷于動手實驗,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5節,二力平衡的條件,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平衡,條件
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使學生知道嗅覺的形成過程及嗅覺的特點,用途2,使學生知道味蕾的結構特點,及味覺的形成過程及味覺的特點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得到正確結論,合作交流的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對人體對環境的各種感覺的事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1節,感覺世界,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感覺,世界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走向成熟教學設計課題走向成熟章第一章學科科學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知識和技能1知道人的發育所要經歷的幾個時期,2知道青春期發育的特點,過程與方法1,通過視頻的播放,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月經和遺精,并且了解青春期衛生保健的重要性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走向,成熟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課題浙教版七下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課型實驗探究課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規律教學方式師生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生分析這節課之前,學生已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25,反射,折射,第一,課時
光和顏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一,教材分析,一,內容與地位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第二章第四節,是對顏色之謎的揭秘,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為知道級,與前后知識點聯系不太緊密,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各種顏色,但對顏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較迫切的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光和,顏色
教學目標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被子植物開花,授粉,受精等過程的基本情況,2,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3,了解人工授粉及其意義,4,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2,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習風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5節,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
第一節,力的存在,教學目標,1,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驗證力的存在,2,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性,并能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教學重點,探究,發現,理解力的兩大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存在
導入,1教學目標1,知道真菌的分類,結構及繁殖方式2,知道真菌在生產生活中的利和弊3,能夠結合實例分析微生物結構特點決定了繁殖方式,微生物繁殖方式和生存繁殖條件決定了人們使用真菌和避免真菌危害的方式4,通過參與活動,體會到事物的兩面性,知道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6節,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細菌,真菌,繁殖
導入,探索宇宙1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能在星空圖中找出著名星座和恒星會辯認北斗極,并會用北斗星來尋物北極星知道北極星是指北參照物,北斗星是路標知道銀河系的形狀,大小以及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2過程,方法,通過解釋斗轉星移等現象,培養學生的分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第7節,探索宇宙,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探索,宇宙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八節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課堂導入,我們描述某個人時,會說他的身高和體型,會說他的相貌和膚色,還會說他的性格和脾氣,等等,類似的,我們要描述某種物質,也會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它的性質,同一種物質具有多種性質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8,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七節升華與凝華,課堂導入,教室里裝有許多盞日光燈,原來雪白的日光燈用久之后,它的兩端會慢慢變黑,你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嗎,一,升華和凝華,1,定義,物質從固態真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作升華,從氣態直接變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7,升華,凝華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六節汽化與液化,課堂導入,用濕布擦過的桌面一會兒就變干,水燒開之后繼續燒,鍋里的水將會變少,這些不見了的水哪里去了,其實它們并沒有在自然界中消失,它們都變成了水蒸氣跑到了空氣中去了,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6,汽化,液化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四節物質的比熱,課堂導入,在盛夏的烈日之下,當你赤腳在河灘上的沙石灼熱難熬,但當你涉入河水中時,卻感覺河水涼爽宜人,為什么在同樣陽光的照射下,沙石和水的溫度,一,熱量,1,概念,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4,物質,比熱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五節熔化與凝固,課堂導入,寒冬臘月,滴水成冰,春暖花開,冰雪消融,從大自然的這些景象中我們可以發現,水可以由固態變成液態,也可以由液態變成固態,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5,熔化,凝固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三節物質的密度,課堂導入,桌子上放著3塊體積相同的銅,鐵,鋁,要你把它們鑒別出來,你也信會根據顏色先將銅辨認出來,再用磁鐵將鐵和鋁分辨出來,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鑒別它們呢,一,密度,1,定義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3,物質,密度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一節物質的構成,課堂導入,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如水,巖石,空氣,金屬,塑料,等等,所有這些物質都是由什么構成的呢,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極其微小的粒子,2,分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1,物質,構成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第二節質量的測量,課堂導入,當我們買水果時,售貨員要將水果放在秤上秤一秤,你知道售貨員是用什么量來反映所稱水果的多少嗎,一,質量,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2,物理量符號,m3,單位,國際單位,千克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4.2,質量,測量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五節泥石流,課堂導入,2010年8月,洪水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石塊襲擊了甘肅省舟曲縣城,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房屋損毀,造成這次災難的是一種地質災害,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指在山區因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5,泥石流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七節地形和地形圖,課堂導入,地球的陸地表面有的雄偉高大,錯落有致,有的廣闊平坦,起伏和緩,還有的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地平,形態各異,一,地形的類型,觀察以下地形,1,海拔,指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7,地形,地形圖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六節地球表面的板塊,課堂導入,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為什么會高聳入云,浩瀚的大西洋為什么還在增大,一,從大陸漂移假說到海底擴張學說,1,大陸漂移學說,1,大陸漂移學說提出者,20世紀初德國地球物理學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6,地球表面,板塊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四節地殼變動與火山地震,課堂導入,你相信嗎,在喜馬拉雅山區會有海洋古生物化石,這些海洋古化石告訴我們,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區曾經是一片海洋,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地殼是在變動的,一,地殼變動的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4,地殼,變動,火山地震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三節組成地殼的巖石,課堂導入,不論是城市中偉岸的建筑,還是風景如畫的黃山,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巖石,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一,巖石的類型,1,觀察不同巖石的形態結構,2,巖石的識別,1,外觀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3,組成,地殼,巖石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二節地球儀和地圖,課堂導入,如果要確定中國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你可以借助于一個地球的模型,一,地球儀,1,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了的地球模型,表示地球上事物的常見模型,2,經線和緯線,1,經線,地球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2,地球儀,地圖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第一節地球的形狀與內部結構,課堂導入,人類早就在研究地球和星空,地球的形狀應該是怎么樣的,也許你已經有了答案,但人類認識這個問題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一,地球的形狀,1,古人的地球觀,中國古人的蓋天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1,地球,形狀,內部結構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二章觀察生物第六節物種的多樣性,課堂導入,在千差萬別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目前,地球上現存的生物約有500萬種,其中有文獻的約有175萬種,這說明生物的物種具有多樣性的特征,一單細胞生物,1,單細胞生物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2.6,物種,多樣性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二章觀察生物第四節常見的動物,課堂導入,地球上現存的動物大約有125萬種,為了更好地研究與識別它們,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一,動物的分類,一,科學的分類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等為依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2.4,常見,動物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二章觀察生物第五節常見的植物,課堂導入,草地,森林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遍布地球的植物是生命蓬勃的象征,一,種子植物,1,定義,能夠產生種子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2,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種子植物叫被子植物,3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2.5,常見,植物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一章科學入門第五節科學探究,課堂導入,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它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經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一,生活中的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1.5,探究
七年級浙教版科學上冊,第一章科學入門第四節科學測量,課堂導入,要準確而嚴密地解釋一些科學現象,往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定量描述,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對象進行測量,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一,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長度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課件,1.4,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