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力的存在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從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作用的兩個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 3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確認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運動,存在,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46
感覺世界 課 題 21感覺世界 日 期 教學 目標 1.讓學生了解人的皮膚的中有四種感受器,分別具有觸覺、熱覺、冷覺、痛覺等功能。 2.讓學生知道人體的鼻具有嗅覺功能及嗅覺的形成過程,及人嗅覺的特點 3.通過實驗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環境,察覺,感覺,世界,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25
3.6摩擦力 課題 3.6摩擦力 日 期 教學 目標 1. 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體、氣體和液體產生摩擦力。 2. 了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具體方法。 重點 難點 分析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運動,摩擦力,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55
2.4光和顏色 課 題 2.4光和顏色(1) 日 期 教學 目標 1.能從幾個物體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傳播和聲音傳播的區別光在同一種透明物體中沿直線傳播。 3.記住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過觀察了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環境,察覺,光和,顏色,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33
1.3動物的生長時期 課題 動物的生長時期(1) 第 1 課時(總第 5 課時) 教學 目標 1. 知道青蛙、蝗蟲生命周期的特點及其共同性; 2. 理解生命周期與生命代代相傳的關系; 3. 了解環境的變化對動物生命周期的影響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動物,生長,時期,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8
1.4植物的一生 課題 1.4植物的一生(3) 第 3 課時(總第 10 課時) 教學 目標 1、了解芽發育的情況。 2、知道頂芽與側芽的生長關系。 3、了解農業生產上的頂端優勢及應用。 教學 重點 頂芽與側芽的生長關系。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植物,一生,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14
地球的自轉 課題 4.2地球的自轉 時間 教學 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特征,知道地球自轉方向。 2.了解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知道晨昏線(圈)的含義和晝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晝夜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地球,宇宙,自轉,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62
第6節 透鏡和視覺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年級初一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中第6節 “透鏡與視覺”第1課時的內容。透鏡是一種簡單的光學元件,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環境,察覺,透鏡,視覺,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40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課 題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2) 第 2 課時(總第 14 課時) 教學 目標 1.知道被子植物開花、授粉、受精等過程的基本情況。 2.進一步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了解人工授粉及其意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18
新生命的誕生 課題 1.1新生命的誕生2 第 2 課時(總第 2 課時) 教學 目標 1、了解受精的過程,并明白受精的實質,懂得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誕生的開端。 2、了解胚胎在發育過程中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途徑。 3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誕生,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2
4.3地球的繞日運動 課題 4.3地球的繞日運動(1) 時間 教學 目標 1.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地軸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3.了解晝夜長短變化, 教學 重點 太陽高度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地球,宇宙,運動,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63
第一節 機械運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知道運動的絕對性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會根據物體的 運動判斷所選的參照物及根據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 能夠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將機械運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運動,機械運動,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42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課 題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3) 第 3 課時(總第15 課時) 教學 目標 1、知道植物主要的無性生殖方式。 2、了解營養繁殖在生產中的利用。 教學 重點 植物的主要無性生殖方式營養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19
走向成熟 課題 1.2走 向 成 熟 (1) 第 1 課時(總第 3 課時) 教學 目標 (1)了解人體的發育過程。 (2)了解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和生理變化。 (3)揭示男生與女生的奧秘,正視兩性問題。 (4)使學生明白嚴
初中,科學,年級,下冊,代代相傳,生命,走向,成熟,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5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1.4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教學設計 課題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年級上 學習 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會區分溶液 、乳濁液、懸濁液,并曉得溶液是均一、穩定的 通過學生實驗,初步知道固體、液體藥品取用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 在溶液 、乳濁液、懸濁液的辨別實驗過程中及藥品取用操作中,掌握嚴謹的操作技術,并能用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區分溶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物質,物資,水中,分散,擴散,狀況,狀態,教案,浙江,部級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 【前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分子、原子、元素符號、化學式的初步知識,同時也知道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已經學會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一些化學變化的實質,但對于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還缺乏認識,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觀念有待建立。同時生活中大量的經驗事實,特別是燃燒現象給學生傳遞著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燃燒前后物質的質量是變化的。類似這樣來自于生活的前概念在學生觀念中是很頑固的,所
化學方程式,浙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案,老師,浙江,部級
早餐是幸福一天的開始,油,鹽,醬油,味精,醋,廚房中的調味品,將它們放入水中會怎么出現什么樣的現象?,面粉,對上述各物質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與同學進行交流。,活動一:,(1)取固體粉末時要用藥匙或紙槽。藥匙的兩端是大小不同的兩個匙,取較多量時用大匙,較少時用小匙。,(2) 往試管里裝固體粉末時,試管應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豎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在底部。,固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物質,物資,水中,分散,擴散,狀況,狀態,課件,浙江,部級
用科學思維 思考科學問題,用科學語言 表達科學問題,觀察與思考:,就冰塊熔化而言,整個裝置前后總質量有沒有改變?,把冰塊放入玻璃杯中,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那化學變化呢?,我們的爭論:,經驗事實:一張紙燃燒后,就“灰飛煙滅”,感覺質量變小了。,曾看到一個報道:1噸煤炭燃燒后可產生1.62噸二氧化碳。 煤炭燃燒后會留下很多煤渣,怎么還能產生超過原來煤炭質量的氣體呢?,三百年前,人
化學方程式,浙教版八,年級,下冊,課件,老師,浙江,部級
第一課時 二氧化碳性質,二氧化碳氣體有哪些物理性質?,(各小組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加以說明),1、觀察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它的顏色、狀態 和氣味是怎樣的?,用手輕輕地 在瓶口扇動, 使少量二氧 化碳氣體飄 進鼻孔。,二氧化碳是一種___色___味的氣體,無,無,結論:,2、向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注意觀察蠟燭火焰的變化現象。,現象:,蠟燭從下至上熄滅。,結論:,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 燃燒,也不能燃燒。,2
二氧化碳,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課件,13,ppt
科學的歷程: 化學方程式(第一課時),17世紀,把金屬放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得到了金屬氧化物,然后打開容器蓋,稱量金屬氧化物的質量,發現比原來金屬質量增加了。,化學反應前后, 物質總質量增加,(一)學習歷史:科學家關于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對話,波義耳(英國),活動一:設計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變化,小組討論:利用所給器材,設計具體實驗操作步驟, 描述可能現象及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3.3化學方程式,課件,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