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它也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基于這一認識,在設計中突出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1.“平移”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教學中,不僅僅要使學生認識平移,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還要使學生了解平移的兩個參量移動的方向、移動的距離;并且會根據平移的性質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以及利用平移知識解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找規律 第三課時 1.這節課的教學,主要特點是將找規律的全部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漸進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知規律。 2.這節課設計讓學生自己創造規律這一環節,不僅起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第三課時,教學反思,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規律,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2.1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設問題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需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師大,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4.2 平行四邊形 教學反思 認識圖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如何運用操作,計算,變換,簡單推理等多種手段認識圖形,是教好這門知識的關鍵。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看一看等數學方法來讓學生發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師大,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
綜合與實踐 2.3 體 驗 千 米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礎上學習的,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為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師大,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5.2 等式 u 教學反思 認識等式是學習方程的基礎,尤其是等式的性質,是解方程的基礎和依據,因此我在教學時給予特別重視。 1. 教學等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合理運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讓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5.2等式,教學反思,師大,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5.2,等式,教學,反思
9.1 小數 u 教學反思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它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梳理相關的知識,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揭示解題規律,總結解題方法,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九單元,9.1,小數,教學反思,師大,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九,單元,教學,反思
6.3 梯形 u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于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通過引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6.3,梯形,教學反思,師大,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學,反思
8.2 認識圖形 教學反思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本節課內容是學生第二次學習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它是以一年級學習的立體圖形知識為基礎的。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這節復習課是在教授完全冊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師大,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
9.4 平均數 u 教學反思 復習,是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幫助學生對知識查漏補缺的必要教學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復習課,特別是數學復習課,不是對所學知識再進行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九單元,9.4,平均數,教學反思,師大,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九,單元,教學,反思
3.3 找規律 n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圖形的變化規律,難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這節課教學前,主要通過為學生創設探究的圖形情境,通過學生觀察發現墻面、地板上的圖形的擺放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師大,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注9 短詩三首 教案中沒有教學反思。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反思】 在這次的教學設計中,我認為山水田園詩的重點、難點都是要講透詩中情與景的關系。因為山水田園詩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有趣的不倒翁 設計教師 王厚敏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思考,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及道理; 2、學會用剪、畫、粘合的方法,制成簡單的不倒翁。 3、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事物原理的意識
制作不倒翁,教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一二,年級,設計,制作,主題,不倒翁
有趣的不倒翁學案 【課前預知】 一 玩不倒翁時,我產生的疑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觀察不倒翁,我有新的有趣發現 1._____________
制作不倒翁,學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一二,年級,設計,制作,主題,不倒翁
1.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學會交流。 在實踐活動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學會合作與交流。在小組制作活動日歷的活動中,教師注意對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分工合作,如一部分學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制作活動日歷,教學反思,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制作,活動,日歷,教學,反思
第6課制作鐘擺 (教材P5253)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 1 課時 課題 制作鐘擺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 2.知道同一個擺,擺繩長度越長,擺動越慢;擺繩長度越短,擺動越快。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在真實的情境中研究擺繩長度如何影響擺動快慢,不斷地調整擺,直至每分鐘正好擺動60次。 2.能運用測量與比較的方法來研究擺的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3.6,制作鐘擺,教案含教學反思,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3.6,制作,鐘擺,教案,教學,反思
第6課 制作鐘擺,復習導入,擺的快慢,擺幅大小,擺錘質量,擺繩長短,無關,無關,長慢; 短快,探究新知,機械擺鐘里的鐘擺每分鐘擺動60次。今天我們一起制作一個1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擺。,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擺繩長度應該大致調整在哪個長度范圍?,如果每分鐘沒有擺動60次,那么擺繩長度應該怎樣調整?,請同學們確定自己的設計方案!,活動幫助卡,開始試驗吧!,1,25,20,15,17,觀看“制作1分
2021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6,制作鐘擺共16張PPT,2021,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6,制作,鐘擺,16,PPT
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第6課時 制作鐘擺,觀察機械擺鐘,數一數機械擺鐘的擺每分鐘擺動多少次。,每分鐘擺動60次,制作一個1分鐘正好擺60次的擺,任務,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猜測:1分鐘擺60次的擺,擺繩的長度大概是多少?,同一個擺,擺繩長度越長,擺動越慢; 擺繩長度越短,擺動越快。,根據自己猜測的擺繩長度進行初步測試,看看自制的擺15秒鐘是否擺了15次。,每次增減5厘米法。,思考: 當擺
2021,新版,教科版版五,年級,上冊,科學,3.6,制作,鐘擺,課件,教學,ppt
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6.制作鐘擺,一、任務,制作一個1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擺。,二、設計方案,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擺繩長度應該大致調整在哪個長度范圍?,第二次擺繩調試的長度應該怎么確定?,有什么更快或更簡單的解決方法嗎?,三、制作與測試,1.利用材料,組裝一個簡易的“鐘擺”。,2.反復測試,不斷調整和記錄,使制作完成的擺正好1分鐘擺動60次。,怎樣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調試?,四、研討,1.1分鐘擺動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3-6,制作鐘擺-課件,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制作,鐘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