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做功了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機械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力沒有做功而是“勞而無功” 2.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于探索自然現
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0章第三節,做功了嗎,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一冊,物理,10,三節,做功,教案,教學,反思
第3節 做功了嗎(第1課時) 整體設計說明 本課由生活中大量實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只有在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且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時,該力才對物體做了功。即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教材分析 各種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間的轉化都與功緊密相連,而且功的計算能夠為能量的定量表達即能量的轉化提供分析的基礎,因此該節內容很重要。 教法建議
做功了嗎,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3,做功,教案,老師,云南,省級
第三節 做功了嗎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叫做功; 2. 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會判斷怎樣才算做了功; 3. 會根據功的公式計算功的大小,能估測生活中常見的功; 4. 培養學生利用“關鍵詞”理解概念; 5. 讓學生能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生活; 6. 增加對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物理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 教學難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教學方法
做功了嗎,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3,做功,教案,老師,貴州,省級